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晨三点的设计室还亮着三盏灯。赵环面前的绘图仪刚吐出最后一张玻璃幕墙节点详图,蓝色墨线在米白色硫酸纸上洇出细微的毛边,像极了郭静工作室窗台上那盆蕨类植物舒展的嫩叶。他伸手去够咖啡杯时,指尖触到一片温热的陶土——是郭静傍晚留下的样品,说要让冰冷的建筑图纸沾点烟火气。
“第17版幕墙方案,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对着屏幕上闪烁的BIM模型喃喃自语。参数化设计软件里,玻璃幕墙的反射率、透光率、抗风压系数都已调校至最优值,每一块超白玻璃的尺寸误差被控制在0.3毫米内,连密封条的老化系数都经过三十年周期模拟。可当虚拟阳光穿过虚拟幕墙投射出虚拟光斑时,那些几何精确的光影总像缺少某种呼吸感,如同精心计算过韵脚却没有灵魂的诗。
手机在桌面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时映出郭静的名字。赵环接起电话的瞬间,听见背景里传来陶轮转动的嗡鸣,混着她带点水汽的声音:“还在看玻璃墙?我刚烧好一批试片,釉色在不同光线下会变,你要不要来看看?”
他抓起车钥匙冲出门时,走廊声控灯随着脚步次第亮起,影子被拉得忽长忽短,像他此刻忽明忽暗的念头。建筑学界总说玻璃是“会呼吸的表皮”,可在他看来,那些经过均质化处理的透明材料,更像精密的呼吸面罩,过滤掉了空气里最生动的杂质——比如郭静陶艺工作室里,永远弥漫着的松木窑火味与潮湿陶土的混合气息。
推开工作室门的刹那,陶轮转动的低频震动顺着脚底爬上脊背。郭静正戴着防尘口罩,用镊子夹起一片月牙形陶片凑近台灯。橘黄色的光线穿过陶片时,表面的冰裂纹路突然泛起淡紫色光晕,像把碾碎的星子揉进了泥土里。
“看这个。”她摘下口罩,鼻尖还沾着点窑灰,“用了草木灰釉,里面掺了老城区拆下来的青砖粉末。白天在自然光下是青灰色,傍晚变成琥珀色,深夜会透出这种紫,像……”
“像老建筑窗棂漏进来的月光。”赵环接过陶片的手指微微发颤。陶片边缘故意留着不规整的手捏痕迹,触起来带着细微的颗粒感,与他口袋里装着的幕墙玻璃样本形成尖锐对比——后者经过十二道抛光工序,边缘光滑得能割破皮肤。
郭静忽然拉着他走到墙边,那里贴着她画的草图:“你说幕墙要体现‘时光褶皱’,可玻璃太诚实了,只会原封不动地反射当下。陶土不一样,它会记住窑火的温度,釉料会记录烧制时的湿度,就像人会在眼角刻下岁月的纹路。”她指尖划过草图上的波浪线,“比如在幕墙转角处,用这种弧形陶片镶嵌,让硬朗的折线柔和下来,就像……”
“就像理性公式里突然冒出的感性系数。”赵环接口道。他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画面:玻璃幕墙的直角被陶片包裹,阳光穿过时,陶片的纹路会在地面投下流动的阴影,随着日光角度变化,那些阴影会像河水一样漫过 lobby 的大理石地面。
陶轮旁的木架上,摆满各种形状的试片。有带着冰裂纹的方形砖,有边缘卷曲的荷叶状盘,还有被故意捏出指痕的长条形片。郭静拿起一块巴掌大的陶片对着窗户,午后的阳光穿透时,釉面浮现出类似建筑平面图的网格纹路。
“这个是用你上次送我的《建筑中的光线诗学》当压模做的。”她眼睛发亮,“书里说光线是建筑的第四维度,那陶片就是捕捉第四维度的网。”
赵环突然抓起纸笔,在工作台的背面飞快画起来。玻璃幕墙的主结构保持不变,但在横向装饰线条的位置,他画了一排交错镶嵌的陶片:“每块陶片做成15度倾角,既不影响玻璃的承重结构,又能让光线在穿过时产生折射。我们可以把陶片的厚度控制在12毫米,刚好嵌进玻璃幕墙的竖梃凹槽里,用特殊的陶瓷粘合剂固定,抗剪强度能达到……”
“别报参数啦。”郭静笑着抢过他的笔,在陶片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想想看,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过来,这些陶片会把光拆成七种颜色,落在大厅的地板上,像打翻了调色盘。到了傍晚,夕阳穿过的时候,又会变成暖暖的橙红色,像我窑里烧到最旺时的颜色。”
他忽然注意到工作台角落堆着的实验记录:陶片吸水率测试、釉面硬度检测、耐酸碱腐蚀实验数据……原来她早已偷偷做了这么多“功课”。那张手绘的幕墙镶嵌草图旁边,还压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幕墙节点详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陶片与玻璃的结合部位,写着“此处需做防水处理”。
“你怎么懂这些?”赵环拿起那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图纸。
“上周去听了幕墙工程师的讲座啊。”郭静低头转动陶轮,新的泥坯在她掌心渐渐成型,“他们说玻璃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那陶土和玻璃肯定也有差异。我查了资料,陶瓷的导热系数是0.8,玻璃是1.1,所以接缝处要留0.5毫米的伸缩缝,用硅酮密封胶填充,这样冬天夏天都不会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