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檀的指尖在封皮上蹭过,斑驳的墨迹像道旧疤。
她深吸一口气,指节发白地翻开第一页。
“1970年3月12日,二车间新到的蓝布有霉味。”
熟悉的钢笔字歪歪扭扭,是父亲总说“握笔太用力”的痕迹。
苏檀喉咙发紧,往下翻两页,一行字突然刺进眼睛——
“出口香港的500匹府绸,登记册记的是第三仓库,实际装车去了码头仓库。”
纸页簌簌响。
她翻得更快,越往后手越抖。
“交接人陈德昌”“木箱上贴了假封条”“王会计说这批货没走正规报关”……每一行都像父亲在耳边低语,带着他惯常的严肃尾音。
“小檀。”沈婉秋的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你父亲记这些时,应该在找证据。”华侨女士的声音发颤,“当年他总说‘要给国家把好关’,我就知道他不可能做那种事。”
顾沉砚的手掌按在苏檀后颈,热度透过粗布衬衫渗进来。
“我现在送笔记去县鉴定科。”他抽走本子时动作极轻,像怕碰碎什么,“墨迹和纸张年份能对上,就能当铁证。”
苏檀攥住他衣角:“等等。周桂兰阿姨在纺织厂干过,她可能记得。”
半小时后,城北菜市场的咸菜摊前,周桂兰正往坛子里塞萝卜条。
听见“苏建国”三个字,她的手顿在半空,菜刀“当”地磕在青石上。
“那孩子……”她用围裙擦手,皱纹里浸着回忆,“有天他蹲在车间门口抽烟,说‘这批布料有问题’。我问哪不对,他说‘摸起来太滑溜,不像咱们正经织的’。”老女工突然拔高声音,“后来他说要写材料上报,我还笑他轴——现在才知道,他是真的在查!”
鉴定科的结果连夜送来。
纸张是70年代初的土造纸,墨迹是上海产的“长城”牌蓝黑墨水,和苏建国当年用的同款。
顾沉砚把报告拍在桌上时,张所长的茶盏“咔”地裂了道缝。
“还差审讯记录。”苏檀盯着墙上的老挂钟,“当年我爸被拘,肯定有原始笔录。可后来他们说‘失火烧了’——我不信。”
青竹沟往西二十里,老拘留所的砖墙爬满青苔。
苏檀蹲在门墩上,给看大门的老头递了块水果糖。
“大爷,您记不记得73年关过个纺织厂的苏建国?”
老头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咋不记得?那同志半夜还在背党章,我给他送过三次热粥。”他压低声音,“后来上面来人,说要‘整理档案’。我瞅见他们烧东西,灰里有半张纸,写着‘苏建国否认参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