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九月的潼关古道被战火啃噬得支离破碎。焦黑的枯树上挂着褪色的布条,风一吹便痉挛般抖动,像阵亡者未散的魂魄。于学忠勒马驻足,身后是仅存的三百残兵——直皖大战中溃退的毅军余部,甲胄蒙尘,刀刃崩口,每一步都踏出混着血水的泥泞。
“营长,冯玉祥的旗!”副官李振唐指向隘口。
一面青天白日旗刺破暮色,旗下士兵灰布军装打着硕大补丁,绑腿却扎得刀裁般齐整。于学忠瞳孔微缩:这支部队饿得颧骨凸起,眼神却像淬火的铁钉,钉死了潼关每一寸隘口。
历史注脚:1918年直皖战争后,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以严苛治军闻名。于学忠此时率残部投奔,实为乱世军人的典型抉择。
冯玉祥的验枪令冷酷如刀。
“枪是军人的脊梁!脊梁弯了,人就是烂泥!”军需官踹翻一个藏匿锈枪的士兵,刺刀抵住他喉头。残兵队列骚动如惊弓之鸟。
“且慢!”于学忠踏前一步,腰间佩刀连鞘拍在军械案上,“此刀随我父征战朝鲜,刃口崩了七处,可曾弯过?”他骤然抽刀——刀身斑驳如龙鳞,豁口处寒光凛冽。
冯玉祥从阴影里踱出,熊掌般的手捏住刀脊:“于文孚将军的刀?我替他杀过俄国马匪。”他指尖摩挲刀镡上“死”字铭文,突然暴喝:“但这里是国民军!旧朝的刀,配不上新世的兵!”
钢刀被掼进火炉,火星炸成赤红瀑布。
细节张力:冯玉祥毁刀立威的举动,象征旧式军队与现代革命军的理念撕裂。于学忠佩刀上的“死”字铭文,源自淮军悍将宋庆部将传统。
伤兵营弥漫着腐肉与石灰的呛味。军医陈思齐正用烙铁烫合一个少年的断腿创面,焦烟混着惨叫冲上篷顶。
“吗啡用完了,锯腿的麻药是烧酒。”陈思齐抹了把溅到眼镜的血,“冯帅说,省下药给能活的。”
于学忠掀开草帘,见角落担架上躺着个熟悉身影——炮兵哨长老周,腹部缠着渗血的麻布。“营长...俺没丢炮...”老周哆嗦着掏出一枚铜制炮闩,“皖军抢炮时...俺吞进肚里...”
当夜老周高烧而死。于学忠攥着沾满肠液的炮闩,听见陈思齐对助手低语:“冯帅要建童子军。这些老兵...耗粮。”
人性深渊:冯玉祥的实用主义治军方略,在此埋下于学忠日后离去的伏笔。吞炮闩的情节源自北洋军械史料,旧式军人常以血肉护械。
潼关城墙的裂缝里塞满月光。于学忠按刀巡哨,突闻弩机轻响!
三支短弩擦着护心镜钉入砖墙。黑影狸猫般窜下女墙,李振唐怒吼追击。搏斗声在瓮城回荡时,刺客后颈已插进李振唐的攮子。搜身仅得半块芝麻饼,齿痕新鲜。
“不是皖军。”李振唐挑开饼屑,露出靛蓝纸片,“青帮‘通’字令——上海那边要您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