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咸阳宫深处,章台殿那间悬挂着天下舆图的静室,此刻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初冬的寒风被厚重的殿门隔绝在外,室内只余下更漏滴水那冰冷、单调、如同在丈量着帝国脉搏的“嘀嗒”声。巨大的黑漆御案上,不再仅仅是描绘山河的舆图,更堆积着如小山般、以麻绳捆扎的沉重竹简——那是来自关东各郡县、治粟内史府(掌管国家财政与粮食)以及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及手工业)的奏报,字里行间浸透着惊心动魄的数字与令人窒息的沉重。
秦王嬴政端坐于御案之后,玄衣深沉,如同静默的深渊。他手中并未持简,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案头堆积的文书,那目光仿佛带着千钧重压,让侍立一旁的姚贾和刚刚奉召入宫、额头沁着细密汗珠的治粟内史(主管国家粮食储备与调运的最高官员)田禄大气不敢出。
“王翦将军所请,六十万大军所需粮秣辎重,”嬴政的声音响起,平稳得如同渭水最深处的暗流,却让田禄的心脏骤然缩紧,“内史府,可已核算清楚?”他的目光落在田禄身上,并无责备,却带着一种洞穿一切、令人无所遁形的审视。
田禄,一个年近五旬、身材微胖、面庞因常年与账册打交道而显得有些刻板的官员,此刻只觉得后背的衣衫瞬间被冷汗浸透。他深深躬身,双手捧着一卷展开的、墨迹尚新的详细清单竹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回禀大王,臣…臣与治粟内史府僚属,日夜核算,不敢有丝毫懈怠。王翦将军所请六十万大军,按战时最高配给、马匹精料、民夫口粮、损耗等项……每日需耗粟米……”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仿佛那数字重若千斤,“需耗粟米……近十万石!”
“十万石?!”侍立一旁的姚贾,饶是见惯风浪,此刻也忍不住失声低呼,圆脸上惯常的笑容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深深的骇然。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需要超过两千辆满载的牛车(每辆标准载重约五石),日夜不停地从后方将粮食运抵前线!意味着仅仅维持大军一个月的基本口粮,就需要三百万石!这还不包括运输途中的损耗、被雨水浸泡霉变的风险、民夫自身的消耗、以及无法估量的敌军袭扰!这是足以掏空数个大郡数年积蓄的恐怖黑洞!
嬴政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波澜,仿佛那每日十万石的惊天之数,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御案边缘,发出轻微却清晰的“笃笃”声,如同战场催命的鼓点。“所需民夫几何?”他继续问道,声音毫无起伏。
田禄额角的汗珠终于滚落,滴在手中的竹简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回大王,按最保守估算,需征发健壮民夫……不下四十万人!其中半数需专职转运粮秣辎重,另需大量人手沿途修桥铺路、护卫粮道、照料牲畜、伐木取薪……”四十万民夫!这又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主政者头皮发麻的数字。这意味着要抽空秦国腹地多少郡县的青壮劳力?田地谁来耕种?赋税如何保证?这四十万人本身的口粮消耗,又将是一个叠加在十万石之上的沉重负担!
“四十万……”嬴政低声重复了一遍,目光转向悬挂的巨幅舆图。他的视线并未停留在淮水前线,而是沿着蜿蜒的驰道、水道,一路回溯,扫过关中沃野,掠过刚刚平定的韩魏故地,最终落在黄河与鸿沟交汇处那片用朱砂重点圈出的区域——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秦代着名的大型国家粮仓)。敖仓,依山(敖山)傍水(黄河、鸿沟),控扼东西南北水陆转运之咽喉,是秦国经略关东最重要的物资储备与转运枢纽,其仓城规模宏大,储粮之巨,号称“积粟如丘山”。
“敖仓存粮,尚余几何?”嬴政的目光锐利如刀,直刺田禄。
田禄连忙翻动手中另一卷简牍,语速飞快:“回大王,敖仓存粮,经去岁赈灾、今岁支应伐魏大军及关东郡县官吏俸禄,现存……现存约三百二十万石!”这个数字听起来依旧庞大,但对比每日十万石、每月三百万石的恐怖消耗,其捉襟见肘之势已昭然若揭!三百二十万石,仅够六十万大军支撑一个月出头!而伐楚之战,按王翦稳扎稳打的方略,绝非数月可竟全功!
“关中各仓呢?”嬴政追问,声音依旧平稳。
“关中太仓(咸阳附近的国家总粮仓)、栎阳仓、陈仓等,存粮合计约……二百八十万石。”田禄的声音越来越低。关中是秦国的根基,这些存粮是维系国本的最后保障,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易动用。而且,将关中的粮食千里迢迢运往淮水前线,其损耗和人力消耗,又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静室中陷入了更深的死寂。只有更漏滴水声,冰冷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资源的紧迫。每日十万石,四十万民夫,近六百万石的存粮面对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沉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姚贾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田禄捧着竹简的手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