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夜的兵作坊灯火通明。李铁匠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铁蒺藜"——用铁轨钉改装的三角钉,撒在路上能扎穿坦克履带。铁蛋领着孩子们在旁帮忙,小脸被炉火烤得通红。
"团长,这个行不?"孩子举起个带倒刺的铁疙瘩。
李云龙接过来掂了掂:"再加个木柄,就是简易反坦克雷了。"说着掏出个小本子,凭记忆画出反坦克壕的剖面图,"深度要两米,斜面角度六十度..."
天蒙蒙亮时,前沿观察哨传来消息:日军先头部队已到二十里外的马家河。李云龙立即下令全团进入战斗位置。战士们三人一组分散在预设阵地,每人都带着三天的干粮和双倍弹药。
铁蛋带着侦察班最后一个撤离村庄。临行前,孩子把舍不得扔的课本埋在了老槐树下,还细心地在树皮上刻了个记号。远处已经能听见坦克引擎的轰鸣,像闷雷般越来越近。
"快走!"李云龙一把拽过发呆的铁蛋,"等打完仗,老子给你找套新的!"
第一场战斗在正午打响。张大彪的诱敌分队成功把日军坦克引进了雷区。虽然土制地雷对装甲没什么用,但爆炸声吓得步兵不敢上前。趁这机会,王喜武的狙击手们开火了,子弹精准命中坦克观察窗,打得里头的车长不敢露头。
"放铁蒺藜!"随着李云龙一声令下,战士们把连夜赶制的三角钉撒满路面。打头的坦克刚压上去,履带就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很快卡死不动了。
"打!"埋伏在两侧的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像冰雹般砸向暴露的步兵。日军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往坦克底下钻,有的盲目还击。更绝的是李铁匠造的"火葫芦"——装满煤油的陶罐点燃后滚下山坡,烧得鬼子哭爹喊娘。
战斗持续到黄昏。日军丢下五辆瘫痪的坦克和几十具尸体撤退,独立团仅轻伤八人。但李云龙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果然,第二天日军改变了战术。先是用重炮轰击可疑区域,接着步兵拉网式推进,坦克则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独立团的阵地接连失守,伤亡开始增加。
"团长,三排顶不住了!"铁蛋冒着炮火跑来报告,小脸上全是黑灰,"伤亡过半,弹药也快打光了!"
李云龙二话不说,抄起冲锋枪就往三排阵地跑。那里的情况确实危急:战壕被炸塌了大半,十几个战士非死即伤,剩下的被日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