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宣府与顺天府,可万万不能贸然占据,毕竟山海关横亘在那儿,就如同卡在咽喉的鱼刺,一旦占据,大军极易陷入首尾难顾的窘境。
要知道,进可沿着辽西走廊一路挺进,重新夺回宁远、锦州等战略要地,进而直逼辽阳,给敌方造成巨大威胁;
退呢,又能陈兵顺天府,干净利落地截断后金与本部之间的联系,这一招可是攻守兼备。
如此权衡利弊之后,朱有建越发笃定,占据大同府无疑是当下最为明智之举。
一来,可从紫荆关长驱直入,直捣京畿腹地,巧妙地绕开重兵把守的宣府镇,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二来,还能够顺势南下,直逼河南,如同在大明的腹地插入一把利刃,直接威胁到大明的中都。
再者,从张家口挥师南下,越过雁门关,迅速占据太原,如此一来,向北可对宣府镇形成威慑之势,向南能将河南置于威胁之下,向东更是可以剑指真定府,掌控大片战略要地,为日后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
朱有建眉头紧锁,沉浸于换位思考之中,越想越是头皮发麻。
他这才深切领悟到,吴三桂当年坚守山海关,并未入京勤王,着实是一个完全正确且明智的抉择。
回首往昔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细细剖析便能发现,左良玉入京勤王,从战略角度而言,本应是正途,刘泽清亦是同理,他们都肩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理应奔赴京城救驾。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荆棘丛生,让这看似合理的安排布满阴霾。
就拿左良玉所部来说,闯军的南路军虽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纪律与战术素养可言,但与之对阵的左良玉军队,竟也半斤八两,强不到哪儿去。
如此一来,期望左良玉力挽狂澜,击退闯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再看刘泽清一路兵马,仅仅两万之众,莫说是对抗那三十万如狼似虎的精锐闯军,哪怕兵力扩充至十万,恐怕也只是以卵击石,难以望其项背。
方方面面综合考量之下,朱有建不禁喟然长叹,崇祯帝的败亡,似乎已是命中注定、无可避免。
除非,他能有壮士断腕的果敢,毅然决然地放弃北方的大片河山,带着吴三桂麾下那支能征善战的兵马,火速撤向南方,让李自成与多尔衮这两方势力相互碰撞、激烈厮杀。
但问题在于,李自成的军队,说到底不过是一路打着顺风仗、趁势而起的队伍,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根基不稳。
一旦遭遇后金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悍兵马,大概率会依照原有的历史轨迹,狼狈地跑回陕西,死守潼关,妄图负隅顽抗,可这般作为,又怎可能成就大业、改写乾坤?
目光再投向南方,朱有建意识到,即便崇祯帝退居应天府,南方的局势也绝非一片坦途。
彼时南方因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割据林立,与当年相对单纯的南宋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