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天灾,不妨打开历史的宝库,借鉴前人的智慧,采用“旱涝保收”的策略来应对。
虽说前些年山西、河南等地遭遇大旱,大地干裂,仿若一张干涸的大口,渴求着水源。
但黄河之水依旧滔滔不绝,奔流入海,那磅礴的气势,仿若蕴含着无尽的生机。
这便给了他灵感,可以设法引水入渠,此前修建的样板河虽说有些过于追求规整,近乎“强迫症”之举。
但不可否认,确实发挥了作用,而且这属于关乎民生的公用工程范畴,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希望之光。
只要日后攻克抽水的难题,便可大规模推广,从根本上缓解旱情,让百姓不再受干旱之苦,安心耕耘,收获希望。
朱有建负手而立,眉头微皱,心中跟明镜似的:
学习借鉴古往今来的治国方略、发展之道,固然是一条可行之路,能为当下的大明带来新的曙光。
可他也深知,历史的教训宛如一记记沉重的警钟,绝不能重蹈王莽的覆辙。
想当年,王莽改制,盲目地照搬照抄所谓的“先进理念”,却全然不顾实际国情,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凄惨下场,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
朱有建暗自警醒,自己绝不能步其后尘,必须参考有益经验,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裁缝,依据大明当下的国情,精心裁剪,走出一条独一无二、贴合实际的道路。
他抬眼望向远方,目光中透着几分思索与展望,或许百年之后,随着时代的更迭、世事的变迁,大明能够顺应潮流,演变成联邦形式的国度。
不过到那时,他早已化作一抔黄土,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也无需再操心后续之事了。
当下,局势如同一团乱麻,错综复杂,若是贸然将诸多产业收归国家所有,这无疑是捅了马蜂窝,必然会得罪一大批权贵势力。
这些权贵,平日里养尊处优,尽享荣华富贵,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与财富,他们怎会轻易拱手相让?
况且,如今问题堆积如山,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濒临绝境,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许多人已经濒临饿死的边缘,在这生死抉择之际,反抗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尚有一丝希望挣扎出这绝境;
不反抗则必定饿死,只能坐以待毙,成为荒野中的饿殍。
当流民被逼到易子而食的绝境,人性在饥饿与绝望的双重折磨下已彻底扭曲,还有什么疯狂之事做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