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
郑忻之颔首。
季瑶走出办公室,轻轻带上门。
走廊里空无一人。
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那个倒扣的相框,刘教授意有所指的话,还有郑忻之瞬间的冰冷反应都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她心头。
她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张薇 航天大学”。
———
在她离开后不久,郑忻之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了那个倒扣的相框。
照片上,年轻的他笑容略显青涩,身边的女孩笑容灿烂。
他静静地看着照片,眼神里没有怀念,只有疲惫和嘲讽。
他打开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将相框放了进去,动作干脆利落,像是在处理一件不再需要的旧物。
抽屉里,除了相框,还有一份标记着“季铭——天穹计划复查”的文件夹,以及几张泛黄的、写满复杂公式和实验数据的稿纸。
他关上抽屉,锁好。
目光落在桌面上季瑶刚刚留下的草图上。
那充满生命力的线条,与这个刻板整洁的办公室格格不入。
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那些线条,眼神深处,有什么东西悄然融化了一丝。
————
国际航空航天材料峰会。
郑忻之站在会议中心主厅演讲台上,聚光灯将他挺拔的身影投映在巨大的屏幕上。
台下是来自全球顶尖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
他汇报的题目是《新型智能复合材料在动态艺术装置中的创新应用——以“星尘之舞”为例》
报告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创新点突出。
郑忻之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细心的人能听出,当他阐述艺术与科学如何联合时,那份平静下不同寻常的热忱。
台下前排贵宾席,张薇教授端坐着。
她妆容精致,一袭剪裁合体的米白色套装,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与周围几位学者低声交谈,俨然是学术明星的姿态。
然而,当郑忻之展示署名页,并特意强调了季瑶在项目中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时,她脸上完美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瞬,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
报告结束,掌声雷动。
提问环节,一位资深学者问道:“郑教授,您的报告非常精彩。我注意到您特别强调了艺术家的贡献。这在工程类项目中并不常见。您如何确保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会导致核心目标的偏移或工程风险的增加?”
郑忻之推了下眼镜,从容应答。
“在‘星尘之舞’项目中,这三者并非对立,而是统一于更高目标之下。”
“季瑶女士的艺术直觉,常常能突破我们固有的工程思维,指出那些被数据和模型忽略的可能性。”
“至于风险控制。”
他语气转为绝对的自信和严肃。
“这正是科学团队存在的意义。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设计和安全阈值,所有创新都经过充分验证。艺术负责灵感,科学负责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