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守敬抹去额头的汗,竹杖指向西北方云气蒸腾处:"备马!去白浮泉!"
暮色中的白浮泉笼罩在氤氲水汽里,泉眼咕嘟咕嘟冒着珍珠般的水泡。郭守敬跪坐在苔藓遍布的岩石上,青铜仰仪随着他的动作折射出奇异的光斑。随从捧着羊皮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的等高线看得人头晕目眩。
"按旧例,引水渠该走南线。"随从的手指划过玉泉山,"可那里山岩坚硬,就算凿通......"
"南线虽近,却是逆水行舟。"郭守敬突然抓起块碎石,在沙地上划出巨大的弧线,"若从白浮泉向西北绕经神山、瓮山,借西山余脉的地势......"他的竹杖挑起一捧泉水,任水流沿着杖身滴落,"看!水往低处流,就像鹰要往高处飞。我们要做的,是让水流心甘情愿地进城!"
工程启动那日,大都城万人空巷。百姓挤在工地外围,看着郭守敬指挥匠人竖起从未见过的青铜仪器。简仪在阳光下旋转,圭表的影子随着日头挪移,老石匠摸着新凿的涵洞啧啧称奇:"这郭大人,莫不是鲁班祖师爷托生的?"
隆冬时节,通惠河工地上燃起千百堆篝火。郭守敬裹着羊皮袄,在寒风中调试新制的闸坝。当第一块雕花石闸缓缓升起,清澈的河水顿时奔涌而出,惊起芦苇丛中栖息的白鹭。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在算筹上,在雪地里晕开朵朵红梅。
次年开春,漕船扬帆北上。第一艘载着江南稻米的粮船驶入积水潭时,郭守敬站在万宁桥上,看着船头劈开的浪花在晨光中碎成金箔。桅杆上的红绸掠过他斑白的鬓角,岸上百姓的欢呼声震得石桥微微发颤。漕船满载的江南稻米堆成小山,粮商们目瞪口呆——此前陆运损耗三成的漕粮,如今竟完好无损地抵岸。
"郭大人!快看!"书吏突然拽住他衣袖。只见水面上驶来一艘装饰华丽的楼船,船头站着个高鼻深目的异乡人,正举着羊皮卷疯狂比划。郭守敬眯起眼,认出那是《东方见闻录》的作者马可·波罗。
"难以置信!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奇迹!"马可·波罗的羊皮卷上画满奇怪的符号,汉字旁边注着歪歪扭扭的拉丁文,"您看这斗门水闸的设计,这坡度精确到分毫的计算,比威尼斯的运河精妙百倍!若将这些技艺带回欧洲......"
郭守敬笑着摆摆手,目光越过喧闹的码头,望向波光粼粼的水面。夕阳将积水潭染成琥珀色,万千艘漕船的帆影交织成金色的网。他想起暴雨夜决口处的哭喊,想起与桑哥争执时的激愤,想起无数个在工地上咳血的寒夜,此刻都化作河面上细碎的光。
多年后,马可·波罗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站在大都的码头上,看着无数船只载着丝绸、瓷器与文明汇聚于此,我终于明白,这个东方帝国的强大,不仅在于铁骑与城墙,更在于他们能让江河听从人的意志流淌。而郭守敬,就是那位驯服江河的智者。"
而此时的郭守敬,正坐在积水潭边的茶馆里,听着说书人讲述"郭守敬治水"的传奇。他啜着茶,任由阳光在布满老茧的手上流淌,水面上的涟漪,一圈圈荡向历史的深处。茶馆外,漕船的号子声与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通惠河上的波光,永远映照着这位水利巨匠用智慧与血汗铸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