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台下原本静默的人群突然骚动。
有老妇人抹着眼泪喊“我家那口破灶,今年定要擦得锃亮”,有小厨子举着锅铲喊“以后做菜定要多放两分心意”。
圣女望着他们,忽然笑了——十年前她跪在祭坛前接过法衣时,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因为这些“烟火气”红了眼眶。
同一时间,城南书斋里,学者放下最后一支狼毫。
《天下食经》初稿摊开在案上,最后几页纸泛着新墨的香气,“心味录”三个大字力透纸背。
他想起三个月前跟着苏小棠去菜农那里选菜的场景——她蹲在泥地里,指尖轻轻敲了敲萝卜根须,说“这颗甜,因为菜农阿婆每天清晨都给它唱曲儿”。
“世间至味,不在山珍海味。”他喃喃念着刚写的序言,笔锋在“一人一心之中”下重重顿了顿,“而在一粥一饭之间,一人一心之中。”
这日傍晚,天膳阁后厨房飘出阵阵甜香。
老厨头蹲在灶前,用竹片仔细刮着新置的陶瓮内壁。
几个小徒弟围在旁边,看他往瓮里铺晒干的荷叶,又撒上一层碾碎的桂花。
“师父,这是要腌糖蒜?”最机灵的小徒弟凑过去。
老厨头敲了他额头一记:“腌的是心意。”他指腹擦过瓮沿未干的釉色,“从前总觉得厨艺分九品,要练刀工、辨火候、懂配伍。如今才明白,最顶事的火候,是下锅前看一眼食客的眉眼;最好的配伍,是记着那孩子不爱吃姜,这姑娘喝不得太咸。”
小徒弟似懂非懂,老厨头也不解释。
他望着灶膛里跃动的火苗,忽然想起苏小棠第一次给他尝的糖蒸酥酪——乳白的酪上撒着金桂,甜得人眼眶发热。
那时他骂她“毛手毛脚”,转头却偷偷在食单上记:“酥酪需用未出月的鲜乳,桂要选晨露未曦时摘的。”
“明日起,”他拍拍陶瓮站起身,“我在天膳阁开个小堂,教你们...怎么用心做菜。”
晚风卷着桂香穿堂而过,吹得灶上的蒸笼微微晃动。
笼布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半笼还未蒸熟的枣泥酥,金红的枣泥从酥皮裂缝里渗出来,像一滴未落的泪。
老厨头的“心味堂”开在天膳阁最里间的耳房,门楣上挂着块青竹匾,还是他亲自用烧红的铁签子烙的“心味”二字,竹纹里渗着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