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强成吕布,娶了孟钰很合理吧

第96章 鲁肃的烦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吕布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鲁肃也赶忙陪上。

“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不想温侯竟如此豪迈!”鲁肃对吕布好感激增。

“哈哈哈!”吕布见鲁肃这么恭维自己,不由自嘲道,“看来我吕布昔日的名声真是烂大街了!”

“矮,”鲁肃笑道,“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流言蜚语怎可轻信?适才某见温侯当众侃侃而谈,于那董昭刁难之辞轻松化解,与传闻之中‘勇而无谋’的说法大相径庭,可知流言之荒谬!”

“何况,听闻今日菜肴皆是温侯高足所做,想来温侯之烹饪技艺更是出神入化,肃拜服之至!”

说着,鲁肃进前一步,低声道:

“温侯既已答应与我主结盟,不知来日我主再讨下邳之时,温侯可愿派兵协助一二啊?”

吕布眯眼盯着鲁肃,面无表情,亦不做表态,

鲁肃见吕布这等模样,摸不清吕布什么意思,便面带歉意的解释道:

“哎,此番请援实非我意!奈何……我主孙将军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我身为臣属只得遵令行事,亦是无可奈何!”

吕布这才点点头,

“我说呢,我印象中的鲁肃远不是这样急功近利的形象!”

“既然如此,我也实不相瞒!”吕布道,

“结盟没有问题,但是攻讨下邳我恐怕暂时帮不上忙!”

“一来我跟曹操也有盟约,昔日我吕布或许有些背刺盟友的恶名,可如今我已决意痛改前非!何况那曹操还是我吕布名义上的岳父,我怎能行此不义之举?”

“再者,北方冀州未定,并州幽州又对我虎视眈眈,我也确实分身乏术!还望子敬代我向你主言明!”

前半句是套话,后半句是实情。

鲁肃也是通情达理之人,见吕布确有难处,而且言语之中还颇讲信义,与那“背信弃义,爱捅义父”的形象竟截然相反,心中对吕布又多了几分敬佩。

见鲁肃点头,吕布又开口道:

“孙伯符当真是一代雄主,横扫江东不说,还吞并了汝南,如今又要北上染指徐州,这“小霸王”之称,果真名不虚传!想我吕布都未必有他这番魄力呀!”

鲁肃又点点头,但表情苦涩。

见状,吕布故意问道:“莫非子敬不赞同?”

鲁肃道:“我主雄才伟略,我岂敢多言,只不过……”

“只不过太过激进!且不自量力!”吕布笑道。

“温侯……你……”鲁肃被吕布一下子说懵了。

尽管吕布言语中对孙策有所不敬,但却说到了鲁肃的心坎上了。

鲁肃原本就不赞同孙策北伐,奈何当时孙策和周瑜二人见曹操正在北方作战,下邳空虚,正是偷袭的好时候。

不过当时,曹操确实刚刚在官渡大胜,正斗志昂扬的欲向北挺进,要不是吕布截胡了邺城,又给曹操去了一封结盟的密信,说不准下邳还真就被孙策周瑜趁机夺了去。

说到底,孙策在下邳的失利根本就是吕布造成的。

可鲁肃哪里知道这一层,只不过他的战略方向压根跟孙策周瑜的就不相同。

他的想法则是相对保守的,即先稳固江东,然后西进荆州,再缓图曹操,这点倒是跟吕布的想法不谋而合。

鲁肃无奈的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
空门有佛
左传游记
左传游记
历史学研究生王嘉,在跟随博物馆考古大队考察并挖掘清理一座东周古墓,整理出土文物时,偶然发现了记载有左传内容的锦帛与竹简。后来在午睡时分,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之时,他却惊奇发现,自己正处在左丘明所着左传的春秋之际。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奇妙故事,而他呢,在误打误撞之中,也恰巧偶遇了一代大师左丘明。...
酸辣茄子
三国之再世诸葛
三国之再世诸葛
重回三国演义,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拉人回魂重获新生。陈亮,一个迷途小书虫,三国爱好者,如何利用系统,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统一中国。如果人生都能重来一次,还会有那么多遗憾吗?可是,人生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不就是那些错失的遗憾吗?...
思绪放空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生前坎坷的叶玲珑(女主)穿越到叶罗丽仙境,成为了光仙子的痛苦分裂的人格,掌控了影之力的她,绑定了命运抉择系统。重来一次的人生,触之可及的命运,每一次的选择,都会触发不同的奖励,她将一步步从人类走向了神明的视角,俯视自我,俯视众生。她将以自己的智慧逐渐强大,以黑暗吸纳仙子们的苦痛,以命运的誓约建立联系。她...
历史古痕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