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对凤栖村的浩荡皇恩宣读完毕之后,钦差队伍并未立刻返京。
王德海以“体察民情,监督款项落实”为由,暂时下榻在了如今已初具伯爵府规制的苏家新宅。
第二日,当村中的欢庆气氛还未完全消退之时,王德海却换上了一身相对低调的常服,只带了数名亲随,在苏长河的亲自引领下,缓步走向了那座早已闻名遐迩的——永安第一官学。
他此行,是奉了皇后娘娘最郑重的私人嘱托,来专程“探望”一位,在娘娘心中,地位非同寻常的“故人”。
此刻的“永安第一官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村学。
在皇家内库和清丝坊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它已扩建成一座拥有十数间教室、藏书阁、膳堂、乃至独立演武场的大型官学!
其规模与师资,甚至已经超越了永宁县城里最好的书院。
当王德海走进学堂时,正值课间。
院内,孩童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则围坐一团,认真地讨论着课业。
朗朗的读书声,与天真烂漫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而在学堂最大的一间讲堂之内,秦屿先生,正手持着一卷书,为几个年纪稍大、准备参加县试的学子,讲解着一篇艰涩的古文。
数年过去,秦屿先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眉宇间充满了落寞与郁结的落魄举人。
岁月的风霜虽然在他脸上留下了更深的痕-迹,但他的那双眼眸,却变得清澈、明亮,充满了儒雅的智慧与为人师者的从容自信。
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布长衫,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寒酸,反而透着一股子令人心折的文人风骨。
他讲得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抚掌而笑,那份沉浸在教书育人之中的专注与热忱,让站在窗外的王德海,都忍不住暗暗点头。
“先生风采,更胜往昔啊。”
王德海轻声赞叹了一句,这才缓步走了进去。
秦屿见状,立刻放下书卷,起身便要行大礼:“不知公公大驾光临,草民……有失远迎。”
“先生切莫多礼!”
王德海连忙上前,亲自将他扶住,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
“咱家今日,是奉了皇后娘娘的私下嘱托,特来向先生,问一声好。”
他看着秦屿,感慨万千地说道:“咱家来之前,皇后娘娘曾反复叮嘱。她说,她永远也忘不了,是先生您,在她当初还只是一个小小农女,对村学充满迷茫之时,给了她兴办义学的信心与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