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祁同伟并非全然无知,但他明白,每个人的认知都有边界。
此刻倾听他人看法不失为明智之举。
高育良见祁同伟如此谦逊,心中甚感欣慰,仿佛重温了昔日教书育人的情景。
“李达康从秘书做起,跟随立春书记整整五年。”
高育良慢慢说道,“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行事方式。
立春书记能留他在身边这么久,正是因为二人性格契合。”
高育良轻轻抿了口茶,续道:“立春书记深信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他曾言,只要方向正确,改革中出错并不可怕。
因此,汉东虽在经济改革的答卷上书写得丰富多彩,但也难免有修改痕迹。
无论是市一级还是县一级干部,其行为模式都深受立春书记风格影响。
这正是所谓的上行下效,血脉相连。
外界称汉东为典型的家国天下,此非无稽之谈。
即使是在某些场合,我也敢肯定,汉东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家庭风气的作用。”
高育良能这般坦率地分享见解,可见他对祁同伟敞开了心扉。
祁同伟适时点头鼓励,示意高育良继续讲述。
高育良微微一笑:“所以我和李达康难以合作。
你知道他主政林城后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吗?‘法无禁止即自由!’”
祁同伟轻声一笑:“李达康还真是大胆妄为。”
至此,祁同伟终于明白了为何高育良与李达康难以和睦相处。
高育良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学背景出身,更倾向稳健保守。
而李达康则是勇于冒险、不断挑战底线的激进派。
这两种性格搭配在一起,难免摩擦不断。
再者,高育良主要负责意识形态工作,自然偏向保守。
而李达康秉承前领导“不怕犯错,只求改革”的精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他们在吕州时期的冲突早已注定,无法避免。
最后,这种矛盾发展到了高育良需与赵瑞龙进行利益交换的程度。
这足以表明当时双方分歧巨大,各行其是。
若高育良不能控制李达康,不仅自身能力将被质疑,还可能影响未来的发展。
庆幸的是,李达康只是模仿赵立春的风格,并未完全照搬。
然而,他毫无兴趣成为第二个赵立春,也不愿自己的人生始终笼罩在其阴影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