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第254章 被包围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狼群果然十分狡猾,它们生怕木屋设有后门,于是将整个木屋围得水泄不通,不给屋内之人任何逃脱的机会。

他急忙转身,将烧烤架下正在燃烧的木材取掉一些,只留下通红的炭火继续烘烤着羊大腿。

他注意到木门后面放着三根粗木棒,想来这应该是用来顶在门后的。

看来以前修建这木屋的人,早就预料到可能会出现现在这样被野兽包围的情况。

他迅速将三根木棒紧紧顶在木门后面,如此一来,狼群休想从这木门闯进来。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房间中间的旋转木楼梯上,心中不禁对修房子之人的远见佩服不已。

倘若房间内的人持有枪支,顺着这旋转楼梯上到房顶,然后抓住垂落的绳子攀爬上去,还能将绳子捆在自己的腰上。

这样站在房子边上,便可以居高临下地攻击野兽,而野兽却难以伤到自己。

并且,即便房顶有些湿滑,有了这绳子的保护,也不会意外地甩下去。

想到这儿,他收起两根木标枪,抬头看了看挂在墙壁上的一根根绳子,随便取了一根,熟练地捆在腰上。

紧接着,他顺着旋转木楼梯,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

他推开活动天窗,双手紧紧抓住上面垂落的绳子,用力一拉,身子轻盈地一跃,一下子就上到了房顶上。

他先将手中的绳子系在那根成人胳膊粗细的大绳子上面,然后紧紧地捆在自己腰上。

如此一来,人站在房顶上,绳子便可以随着人的走动而灵活移动,并且绳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系在粗大的树干上,只要绳子足够结实,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掉下去。

而且这屋顶修得和其他常见的屋顶不一样,是修成的平顶。

房顶上是由粗大的原木一根挨一根拼接在一起的,在木头的下方还有一层竹片。

这样的设计十分巧妙,如果下雨的话,雨水就会顺着木头的缝隙流下去,然后顺着竹片顺畅地流出去。

人走在房顶上,脚下稳稳当当,根本不用担心会滑下去。

在房顶边缘处,还有两根横木拦在前面,犹如一个低矮的栏杆一般,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也增加了野兽跳上房顶的难度。

这木房子有三米多高,普通野兽想要一下子跳上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此一来,站在房顶上的人,只要手中有枪有子弹,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攻击包围房子的野兽,无论野兽数量多少,都能让它们有来无回。

赵国强甚至猜想,当初修建木屋之人,会不会就是故意将木屋这里当做一个诱饵,故意诱使野兽前来攻击房中的人类,从而为他们创造捕杀猎物的绝佳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在木屋外围一圈撒上一些野兽的血液,然后安排几个人拿枪埋伏在房顶上,甚至只要安排一个人在房顶上放哨,一旦有野兽出现,就通知下面的人,那这些野兽可不就如同纯粹送上门的菜吗?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女修速避,小魔王出狱
女修速避,小魔王出狱
他帮哥哥顶罪,却被判死刑,当成血食投喂大妖。五年后,他神秘归来,已经成为妖界闻之色变的小魔王。大道万千,林狂独修爽道。谁让他不爽,谁就是阻道顽石,唯有灭之。山精石怪,妖魔异兽,皆为盘中餐。世俗美女,灵能女修,皆为账中客。...
十指炫舞
一身满级武魂,碾压全球很合理吧!
一身满级武魂,碾压全球很合理吧!
沈野重生归来,上一世他错失觉醒武魂的机会,不仅沦为气运之子的垫脚石,而且被女友背叛,最终惨死在凶兽的围攻下,这一世他不会再错过。全球灾变,末日降临。沈野重活一世,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打脸渣女,逆转气运。觉醒全球第一个武魂,也是最强的武魂。兵器武魂、生灵武魂、植物武魂、自然武魂、异能武魂,都将臣伏在我的武魂之下.....
小宁大侠
重生饥荒年:带着妹妹虐渣暴富
重生饥荒年:带着妹妹虐渣暴富
重生饥荒年代简介江炎重生回到十七岁饥荒年代,父母早亡的他与八妹、九妹寄人篱下,受尽婶婶李桂香的虐待。前世,妹妹们悲惨离世,自己也冻毙荒野;今生,看着怀中尚在的妹妹,江炎发誓定要护她们周全。面对李桂香觊觎妹妹、偷抢粮食的恶行,曾经懦弱的江炎彻底觉醒。他不再逆来顺受,凭借觉醒的神级空间系统,手持猎枪强势反击,掰断李桂香...
星落沐雨
失忆后我成了法医大佬
失忆后我成了法医大佬
十三年前全家惨遭灭门,苏槿患上怪病,惧光、恐男症,皮肤惨白近乎透明,她成了“吸血鬼”,选择在深夜工作,与尸体为伴;他背景神秘,是现实版神探夏洛克,刑侦界之星,外形丰神俊朗,爱慕者无数,却不近女色。第一次见面,他碰了她,女人当场窒息晕厥,扬言要把他送上解剖台。第二次碰面,她手拿解剖刀对着他,看他的眼神像看一具尸体。一...
莫小淘
俺寻思这挺合理的
俺寻思这挺合理的
那天,你回家的时候忘了带钥匙,于是花钱找了个开锁师父。等待开锁的时候你在想,要是自己也会这门开锁的手艺就好了,以后忘带钥匙就不用乱花钱了。于是你开始钻研............”你这铁丝怎么连手机指纹锁都能开?!““指纹锁,不也是锁吗?俺寻思挺合理的啊。”朋友觉得很离谱。“哪里离谱了?人电工师父从业十年,有没有漏电...
天锣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