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暴雨初歇的清晨,新村人才公寓前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当日安排。夏澜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那些年轻面孔撑着伞匆匆而过——有拎着设备箱的农学博士,背着画板的美院高材生,甚至还有推着行李箱的外籍专家。他们胸前的智能工牌在雨幕中闪着微光,像一群迁徙的萤火虫。
"第七批'归巢计划'人才今早全部到岗。"林小雨递上平板,上面显示着实时人才分布热力图,"农创团队已经下田了,非遗组的在和王老爷子吵架..."
夏澜轻笑出声。她太了解那些年轻人的冲劲——上周刚来的海归设计师小林,就因为坚持要把火箭元素融入陶艺,气得王老爷子摔了三天茶杯。可今早老人却偷偷问她:"那小子说的3D打印...真能还原冰裂纹?"
人才广场中央的"创意碰撞馆"正上演着激烈辩论。夏澜刚推门进去,就被扑面而来的声浪淹没——左边是传统派村民举着手工农具据理力争,右边是科技派青年挥舞数据图表,中间还有几个"改良派"在两边调和。争论焦点是即将上马的"无人果园"项目,双方在自动化与人工管理的平衡点上僵持不下。
"夏总!"项目负责人徐明像看到救星,"您来定夺..."
夏澜没有立即表态。她走向展示台,将王老爷子常用的雕花刀与最新款的激光雕刻机并排摆放:"三天后,我要看到它们合作的作品。"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在72小时后惊艳了所有人。王老爷子徒弟制作的梨花木底座上,激光雕刻的航天纹样与传统雕花浑然一体。最绝的是触摸机关——轻抚传统部分会播放匠人讲解,触碰科技区域则显示三维分解图。
"这叫'传承者'系列。"设计师小林兴奋地介绍,"我们扫描了王老2000多刀的手部动作数据..."
王老爷子没说话,只是摘下老花镜反复端详作品。突然,他掏出随身五十年的刻刀塞给小林:"小子,教你个绝活..."
这种代际碰撞在新村已成常态。食堂里,农学博士与老农共用的智能餐盘能自动分析营养搭配;实验室中,周婶的祖传配方被转化成分子结构图;连民宿前台都坐着"老少配"——大学生用APP办理入住,银发阿姨则负责教客人用古法熏香助眠。
人才汇聚的化学效应在"太空非遗"项目中爆发。当航天工程师遇到民俗学者,当程序员结对老艺人,那些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想法纷纷落地:AR技术还原失传的"窑变"技法,区块链存证非遗传承谱系,甚至开发出能感知创作者情绪的智能雕刻刀。
"夏总!出事了!"午后,徐明急匆匆跑来,"那个MIT来的AI专家把周婶的气哭了!"
温室里,周婶的草药架被贴满传感器,AI团队正在采集生长数据。老太太红着眼眶:"他们说我的'看叶知病'是迷信..."夏澜看向争执中心——年轻科学家举着的平板显示着叶面扫描数据,与周婶的判断完全相反。
"都停下。"夏澜拿起一株病苗,"周婶,您闻闻是不是铁锈味?"老人点头后,她转向科学家,"检测下土壤镍含量。"
结果令人震惊——镍超标引发特殊菌群变异,产生类似铁锈的气味。这套周家"望闻问切"的祖传诊断法,竟与现代数据完美吻合。当晚的研讨会上,AI模型新增了"传统经验参数",而周婶的工坊里多了台光谱分析仪。
人才磁场的吸引力远超预期。当日本非遗大师山本正一的加盟消息传出,国际媒体蜂拥而至。发布会上,这位国宝级匠人却跪坐在王老爷子面前,请求学习"活态冰裂纹"技法。两位老人语言不通,却在陶土与刻刀的交流中,让围观者看到了文化交融的真谛。
夜幕降临,夏澜站在人才公寓顶楼,俯瞰着灯火通明的新村。沈毅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背景是忙碌的航天中心:"你要的微重力艺术家找到了——国际空间站下月有位加拿大宇航员愿意合作。"
挂断电话,夏澜的平板弹出最新数据:新村人才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87名高级专家,远超省会平均水平。但最令她欣慰的不是数字,而是此刻楼下的场景——王老爷子带着国际学徒在庭院烧烤,周婶正用蹩脚英语解释药草功效,而那群曾经争吵的年轻人,正在星光下调试最新的非遗VR设备。
夜风送来阵阵欢笑声,夏澜想起三年前那个站在废墟上招不到大学生的自己。如今的新村就像一块文化磁铁,吸引着全球人才在此碰撞、融合、生长。她轻轻点击屏幕,将明日面试安排发送出去——那是位想用卫星技术研究古窑温度的NASA华裔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