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给她们发红袖章。"夏澜对工作人员说,"从今天起,监督小组有权随时检查任何工地,发现问题直接叫停。"
施工队起初不以为然,直到"红袖章"们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她们用土办法测试建材质量——砖块泡水、水泥糊晒干后敲击听声、木材用指甲掐痕...方法虽土,却屡次揪出质量问题。
最经典的一次,监督小组发现新校舍的地基填土松软。施工经理解释说是"正常沉降",王翠花二话不说,当场跳进基坑,用脚使劲跺地,结果整只脚陷了进去。
"这叫正常?"她叉着腰质问,"我家蒸馒头的发面都比这结实!"
视频被传到村民群里,引发轩然大波。夏澜立即叫停工程,要求返工。从那以后,施工队再也不敢敷衍了事,"红袖章"成了质量保证的代名词。
村民参与的另一个惊喜来自老匠人们。当设计院提出用标准化建材时,老石匠李德水坚决反对。
"咱后山青石多的是!"老人拍着胸脯说,"我爷爷那辈就用它盖房,二百年都不带坏的!"
工程师们以"不符合现代标准"为由拒绝。夏澜没有武断决定,而是组织了一场实地测试——取后山青石和标准建材做对比实验。结果令人惊讶:青石在抗压、耐水等方面表现优异,只是加工成本略高。
"用青石!"夏澜当场拍板,"传统智慧值得尊重。"
她甚至邀请李德水开设"石匠学堂",教年轻人传统石艺。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的手艺,还能派上大用场!"
随着重建推进,夏澜发现单纯的物质重建远远不够。一个雨夜,她偶然听到几个老人在临时安置点讲述村子的往事——哪棵古树下曾有过誓约,哪块石头是抗战时的秘密联络点,哪口井见证过爱情故事...
第二天,夏澜宣布启动"记忆重建计划"。她邀请每位村民提供一条关于村庄的记忆,刻在新建广场的地砖上。
"我爷爷说,这棵银杏是光绪年间种的,躲过三次战火。"——李德水
"1982年大旱,全村人轮流在这口井边守了七天七夜。"——王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