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屋内墙角堆着几个泛黄的竹编篮子,虽然落满灰尘,但精巧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见。她走过去,小心地拿起一个:"真漂亮!这花纹是凤凰吗?"
杨大爷没吭声,但夏澜注意到他的目光在篮子上一闪而过,手指无意识地动了动,像是在空中勾勒某种纹路。
"杨大爷,"夏澜轻声说,"县里正在申报非遗项目,您这样的手艺不该失传啊。要是您愿意出山教教年轻人,村里可以给您申请传承人补贴,一个月八百呢。"
老人摇摇头:"钱不钱的...主要是没人愿意学。现在的娃儿,哪个还耐得住性子坐那儿编竹子?"
"我愿意学!"夏澜脱口而出,"还有村里那些留守妇女,她们正愁没个在家就能挣钱的手艺呢!"
杨大爷抬头看了她一眼,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你?城里来的书记学这个?"
"真的!"夏澜蹲下身,与老人平视,"您看这样行不,明天我带几个妇女来,您就试试教教基础手法?材料村里出,编出来的东西我们负责卖,收入全归大家。"
老人沉默了很久,久到夏澜以为他要拒绝。终于,他微微点了点头:"试试吧...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离开杨家,夏澜兴奋地在本子上记下"竹编工坊"几个大字,又在旁边画了个星号。老支书看着她,忍不住问:"夏书记,你真要学竹编?那玩意儿可扎手。"
夏澜笑了:"赵叔,文化传承不能光喊口号,得有人带头。再说..."她晃了晃手指,"我在大学可是手工社的,有点基础。"
接下来的几天,夏澜带着五六个妇女天天往杨大爷家跑。第一天,她们的手指被竹篾扎得满是红点;第二天,杨大爷看着她们歪歪扭扭的"作品",摇头叹气;第三天,夏澜编出了一个勉强能看出形状的小篮子,老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手腕要活,力道要匀..."杨大爷接过竹篾示范,粗糙的手指突然变得灵活起来,竹条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上下翻飞,"看,这样起底才结实..."
夏澜专注地模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渐渐地,她找到了感觉,编出的纹路整齐多了。其他妇女也陆续有了进步,院子里开始有了说笑声。
一周后,夏澜带着第一批成品——十几个简单但结实的小竹篮去了县城,回来时带回了一份县旅游局的订单:五十个竹编果盘,每个定价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