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

第144章 改革兵制(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禀陛下,主要是卫所军户制度。”王家彦恭声答道。

“洪武年间天下初定,我朝太祖皇帝陛下参考了元朝的军户制度,由兵部调查了当时所有军户的详细来历,调补卫所的具体年月,以及在营丁口之数,详细造册,就这样形成了最早的军户制度。”王家彦接着说道。

“而且当时的太祖皇帝以他对天下的理解,将所有天下的所有平民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这四种。”工部尚书范景文接着补充道。

简而言之,就是军户,即当兵的只管打仗;民户,就是当农民的只管种地;匠户,就是各种工匠,全家老小世代都要辛苦做工等等。

而且军户一旦造册,是无法随意更改的,军户的后代将一直是军户,是世袭制,老子死了,儿子继续当兵!

“范大人所言不错,而且这些卫所军户们所承担的职责主要有:一、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卫所当兵,忙的时候负责种地,闲的时候负责军事操练,称作旗军;”

“二、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跟随正军常驻在营地,主要任务是辅佐正军,这个人还要负责供应军装;”

“三、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正军当兵,如果家里没有适龄的壮丁,幼儿也要登记造册作为后备军。”王家彦紧接着详细讲述了军户的义务。

至于军户享受到的利益,明朝廷在赋税方面给了他们一定的优惠,一般军户家里耕种的田地在三顷以下时,可以免除他们杂役,军户如果出了三个壮丁,那么家里剩余的壮丁也不用再服役了。

在明朝前期的军户制度下,让大明军队有了稳定的兵员,而且这些士兵平时不用朝廷供养,自己耕种养活自己,节约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再加上世代从军,兵员的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

比如拱卫京师的“三大营”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各个卫所的从军军户中抽调精锐来组成的,他们粮饷装备充足,训练也多,战斗力也挺能打。

看起来军户日子过得挺不错吧,但是!到但是了啊!

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中,由于“大明战神”朱祁镇先生把明军几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葬送,造成了京城兵力的空虚,之前的卫所军的精锐一下子被消耗掉大半。

一时间各地勤王的军队难以在短时间内招集足够的兵力抵御随之而来瓦剌的入侵,于是只能是重金悬赏,临时招募大军来救驾,就这样“募兵制”就登上了明朝历史的舞台。

而“募兵制”可以理解成花费大量钱财招募的“雇佣军”,最着名的就是戚继光,戚少保招募的义乌人,训练出来的鼎鼎大名的“戚家军”。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崇祯年间,每名士卒的月饷会如此之高了,他们都是重金招募而来的“雇佣兵”,所以军饷自然水涨船高。

而戚家军当时的待遇特别优厚,一人当兵,就能养活全家人。

在这种高待遇下,自然战斗力能够被激发出来,这比起那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混账要求要好太多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走路都增加战斗力的远古赛亚人,变身超级赛亚人增幅500倍战斗力。这样潜能恐怖至极的存在来到‘雄兵连’的世界,将会引发出怎样的故事呢?...莫甘娜:厚厚的恶魔法典里,将只记录着徐擎你一个人的意志。天使彦:他是一个小孩,一个强得可怕的小孩。神圣凯莎:与他的力量相比,整个已知宇宙反而显得太渺小了。鹤熙:徐擎,能不能让我解...
尽人是听天命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吴城在宴席中无意惊扰了长公主,而被震怒的皇帝流放北莽。罪囚营中,吴城在生死危机时刻觉醒神级杀敌系统,只要杀敌就能获得属性点奖励,增强自身能力。从此吴城一路在北莽驰骋,杀敌无数,一步步做大做强。北莽异族凶险,王庭使者强悍,朝堂汹涌莫测,大军征途漫漫。且看,吴城如何从罪囚一刀一刀杀到天下之主!...
凉小城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王通一朝穿越至大业王朝成为边远地区的一个小小百姓。恶霸欺,官僚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了活命,王通奋力挣扎。种田经商,杀人放火,历经三年,终于拼搏出了一番天地。本想做一个土皇帝逍遥一生,直到那年大业长公主殿下游山玩水,偶遇王通……这王通,竟然懂得如此多种田知识!这王员外,竟然有如此多奇思妙想!这王书生,竟然满腹锦...
公子谦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又名因为评分刚出,所以会比较低,望谅解一朝穿越,阮皎年从24岁多马甲社畜做回高中生。她忍不住扶额苦笑:“该死的世界,我恨你。”“明明都要看到结局了!闹哪样!”当发现穿的斩神且穿到沧南集训前一年多还靠鸡肋的禁墟进了集训名单。“亲爱的世界,刚刚开的玩笑。”意外成神代后,神给她发传单,阮皎年笑容一僵,"不是您还有兼职啊。...
西合虞三价酒
我在三国加个点
我在三国加个点
刘毅在城头上醒来,城墙上喊杀声一片,城下黄巾密密麻麻,箭矢威力堪比重狙,武将动辄爆气开无双......PS:非无脑爽文,半史实~...
临海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