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酒鬼皇子?出世陆地神仙

第329章 这天下未必不能姓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君上,这万万不可啊!”

“陈郢城内满打满算不过怕二十二万兵马,一旦出兵二十万,那么城中防御势必空虚,万一要是有人这时候攻城,那对我们可是极为不利!”

龙且脸色大变。

昌平君脸色一沉,神情有些不悦。

在龙且没来之前,他是说一不二,从来都没有人敢反驳。

自从对方来了之后,每次商议对方总会提出一些反对。

这分明就是在挑衅他的权威!

一想到这里,昌平君气得牙痒痒。

当初在秦国受赢霄的气,如今起兵造反,还要受龙且的气。

可是一想到龙且麾下那帮能征善战的楚军,他默默将怒火压下。

没办法。

谁让目前他手下实力不足,还需要倚靠楚国的帮助,要不然早就翻脸了。

想到这,昌平君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怒火。

“龙将军,陆地神仙十分恐怖,如若不能带领足够的士兵,根本无法将其压制。”

“此行有些危险,不过我想赢霄正是料定了我们不会倾巢出动,所以才会有恃无恐。”

“此人乃是大秦太子,如若能将其抓住,到时候楚国就可以和秦国平分天下!”

“只要再发展上几年时间,到那个时候这天下未必不能姓楚!”

龙且被这番话点燃起了内心的火焰。

他之所以被派来帮助昌平君,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楚国关系不够硬。

真正有关系的人才不会接这个苦差事,人家都躲在后方享受。

如若真的如同昌平君说的那样,这次要是能够抓获赢霄,回国之后他必定是大功一件!

经过一番短暂思考,龙且很快下定了决心。

“好,我同意出兵!”

“只是我要求留下两万楚军驻守城池,以备不时之需!”

对这个要求昌平君没有丝毫迟疑,果断点头应下。

楚军那边不太愿意听从他的指挥,这件事楚军参与的越少是越好。

“兵贵神速!”

“各位,回去后清点好兵马,吃过午饭大军出发,要在明日天亮之前结束战斗!”

伴随着昌平君的命令下达,陈郢城内忙碌。

当日下午,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城。

全军上下没有携带任何干粮补给,大军全速出击,以最短的距离直奔小城。

是夜。

早已经在伏击地点等候多时的韩信被惊醒。

听完汇报,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好!总算是没有让我白等,时间比我预想的还要早上两天!”

说着,他将钟离昧和英布召集过来。

“怎么样,让你们准备的东西如何了?”

“时间有些仓促,这两天大伙们分成三班工作,倒是准备了不少的火油、滚石和檑木。”

钟离昧答道。

“这些东西就够用了,你们立刻下去准备,到时候听从我的号令动手,咱们一定要让这般叛军大败而归!”

韩信满脸兴奋,眼眸深处,一股熊熊火焰在燃烧。

赢霄将他从影密卫中挑选出来,任命为东宫六率的统领。

此次提议怎么看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赢霄却没有丝毫质疑。

这是何等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刻,韩信找到了目标!

与此同时。

小城县衙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
空门有佛
左传游记
左传游记
历史学研究生王嘉,在跟随博物馆考古大队考察并挖掘清理一座东周古墓,整理出土文物时,偶然发现了记载有左传内容的锦帛与竹简。后来在午睡时分,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之时,他却惊奇发现,自己正处在左丘明所着左传的春秋之际。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奇妙故事,而他呢,在误打误撞之中,也恰巧偶遇了一代大师左丘明。...
酸辣茄子
三国之再世诸葛
三国之再世诸葛
重回三国演义,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拉人回魂重获新生。陈亮,一个迷途小书虫,三国爱好者,如何利用系统,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统一中国。如果人生都能重来一次,还会有那么多遗憾吗?可是,人生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不就是那些错失的遗憾吗?...
思绪放空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生前坎坷的叶玲珑(女主)穿越到叶罗丽仙境,成为了光仙子的痛苦分裂的人格,掌控了影之力的她,绑定了命运抉择系统。重来一次的人生,触之可及的命运,每一次的选择,都会触发不同的奖励,她将一步步从人类走向了神明的视角,俯视自我,俯视众生。她将以自己的智慧逐渐强大,以黑暗吸纳仙子们的苦痛,以命运的誓约建立联系。她...
历史古痕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