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战役背景:德军最后的战略反扑与苏军的防御准备
1. 德军的“堡垒行动”野心
-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形成一个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突出部”,像一把尖刀插入德军防线。希特勒认为此处是扭转东线颓势的关键,计划以“堡垒行动”(Operation Citadel)南北夹击,消除突出部、围歼苏军主力,夺回战略主动权。
- 核心目标:切断苏军中央方面军与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联系,摧毁苏军在库尔斯克的装甲预备队,为后续反攻莫斯科创造条件。
2. 苏军的情报优势与防御体系
- 苏军通过间谍(如“露西”情报网)和前线侦察,提前3个月获知了德军“堡垒行动”的详细计划(时间、兵力、主攻方向)。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统筹库尔斯克防御。
- 防御准备:构筑纵深达300公里的“梯次防御体系”,包括8道防线、1.5万公里反坦克壕沟、5000个掩体,部署10万枚地雷(每平方公里密度达1500枚);集中5000辆坦克(T-34/76为主)、3.1万门火炮、3000架飞机,兵力达190万,远超德军。
二、兵力部署:钢铁洪流的巅峰对决
类别 德军(“堡垒行动”) 苏军(库尔斯克防御群)
总兵力 约90万人(含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 约190万人(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
坦克/突击炮 2700辆(含“虎”式133辆、“豹”式200辆、“斐迪南”重型突击炮90辆) 5000辆(T-34/76占60%,KV-1重型坦克约600辆)
火炮/迫击炮 1万门(含88mm反坦克炮1000门) 3.1万门(含76.2mm反坦克炮8000门)
作战飞机 1800架(Bf-109G、Ju-87斯图卡) 3000架(拉-5、雅克-9战斗机,伊尔-2强击机)
- 德军核心力量:由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主攻南翼)和莫德尔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主攻北翼),精锐装甲部队(如第2党卫装甲师“帝国师”、第3装甲师)配备新型“虎”“豹”坦克,企图以质量优势突破苏军防线。
- 苏军防御重心: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防守北翼,沃罗涅日方面军(瓦图京)防守南翼,草原方面军(科涅夫)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反攻。
三、战役过程:从钢铁突击到全面反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