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子以为,现有测量器物或可精进,记录之法亦可更细致 ,务求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何谓衡?”他继续道,“在于权衡利弊,因势造形。水有利亦有弊,顺其性则利,逆其势则害。
渠道走向、宽窄、坡度,皆需反复权衡。趋直则水急易冲刷,过弯则水缓易淤积。当依地势、土质、水量,综合考量,寻最优之解,而非墨守一种定式。
譬如泥沙淤积,与其耗费巨大人力反复清淤,或可于水流平缓处,预设‘沉沙池’以为缓;或于特定时节,开闸泄洪,借水势自清。此乃预见问题,设计规避之道。”
“何谓序?”李斯语气加重,
“在工序井然,调度有方。工程浩大,非一人之力可成。料、工、徒、吏,如何组织?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部权责如何划分?流程之畅,决定成败之速。
譬如堤防,料虽佳,工虽精,若夯筑次第、干湿比例、层级厚度无定制、无查验,则坚固亦难保。
当明确标准,细化流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小子闻秦军作战,部伍严整,令行禁止,此等章法或可用于工程营造。”
“何谓久?”李斯最后总结,
“终在虑远谋久,维护得法。大渠既成,非一劳永逸之事。风雨侵蚀,水流冲刷,蚁穴草根,皆可为患。
需设专司,定巡查之期,明修补之责,更要紧的是,制定长远用水之规、维护之策。上下游如何协调?丰枯水年如何调配?费用如何摊派?需有明确章程与可持续之机制,方能使大渠之利,世代不绝。”
一番话说完,李斯口干舌燥,心中更是忐忑。他这番话,几乎没提多少具体的工程技术细节,更多的是在谈论工程背后的管理哲学、系统方法和风险意识。这是否能打动眼前这位务实的工程大家?
郑国一直静静地听着,眼中讶异之色比之前更甚。李斯所言,与他听过的所有关于水利的论述都不同!
之前的建言者,或侧重于某个具体技术,或空谈水利之功,而李斯,却仿佛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剖析的是整个工程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运行逻辑!
“知、衡、序、久……”郑国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他立刻意识到,这四个字,精准地概括了大型工程成功的关键要素,且层层递进,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