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MM组合”的噱头一度让奥兰多的球迷们看到了复兴的曙光。
然而,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格兰特·希尔的脚踝,成为了那几年奥兰多魔术挥之不去的噩梦。
从2000年到2003年,这位被寄予厚望的“乔丹接班人”,
因为反复的伤病和手术,仅仅为魔术出战了可怜的47场比赛。
建队的基石,瞬间塌了一半。
魔术管理层在希尔倒下后,并非没有尝试补救。
但他们的引援操作,在林锐这个拥有未来视角的人看来,简直可以用“灾难级”来形容。
他们签下了一堆老将,如霍勒斯·格兰特、帕特里克·尤因的老将,试图用经验来填补天赋的空缺。
但篮球终究是年轻人的运动,尤其是在强调身体对抗的时代。
这些老胳膊老腿,根本无法跟上麦迪那风驰电掣的节奏。
更糟糕的是,格兰特·希尔那份巨大的合同,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魔术队的薪金空间上。
让他们在后续的自由球员市场上束手束脚,难以引进真正有实力的年轻核心来辅佐麦迪。
于是,人们看到的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画面:麦迪一次次在场上打出天神下凡般的个人表演,得分如探囊取物,却往往只能换来球队的失利。
他身边,没有可靠的第二得分点,没有稳定的组织者,甚至没有一群能跟上他节奏的队友。
“孤胆英雄”,成了那几年麦迪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也是最沉重的枷锁。
林锐记得,麦迪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管理层引援不力的不满,直言球队“毫无竞争力”。
那种怀才不遇、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绝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2003年季后赛,魔术在首轮一度以3-1领先活塞,麦迪甚至说出了那句着名的“我已经在考虑下一轮对手了”。
结果,却被防守强悍的活塞连扳三局,惨遭逆转。
那轮系列赛,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赛后,麦迪彻底爆发,直接向管理层摊牌:“要么交易我,要么围绕我补强阵容,给我找些能打球的帮手来!”
魔术管理层也曾尝试过交易麦迪,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双方的矛盾在2003-2004赛季彻底激化,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