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程望作为主要案件推动者之一,被临时调入跨部门联络协调小组,工作内容包括:
? 梳理本市精神障碍患者数据库;
? 指导基层民警如何初步识别高危异常行为;
? 制定“行为脱轨事件”的标准备案路径;
? 联络辖区街道、社区、医院,建立“异常干预处置链”。
这些工作繁琐冗长,远比追凶杀人案件更耗神。
“我怎么觉得你这工作,比当警察还难?”林医生在一次会议休息时和程望半开玩笑地说。
“所以不是所有事都能靠抓人解决。”程望语气淡淡,“要是不改变前面的路,最后我们只会越来越频繁地捡残局。”
“你变了。”林医生盯着他,“以前你不关心这些。”
“以前我不做梦。”程望说完,沉默了几秒,“现在会了。张纪一刀一刀剁人时,我在梦里站着看,手上拿着我的警官证,但根本抬不起来。”
—
“你认为张纪案的核心教训是什么?”这是一份内部访谈提纲上的问题。
程望给出的书面答复是:
“人在崩溃之前,从不制造声响,除非有人靠近。但社会系统不听声音,它只回应‘出事’。”
这一答复,被引用在多份培训资料里,成为江州市精神障碍干预课程的教学案例摘要语。
—
案件的余波仍在小范围内持续。
有市人大代表在调研中提出:“应将‘个人极端事件’纳入公共安全早期防控体系。”
有区级心理援助机构提交材料,申请扩编“街道心理驿站”预算。
也有舆论反弹——“会不会让普通人把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当成潜在杀人犯?”
这场复杂的社会共振中,程望始终没有再做任何公开表态。他只是安静地履职,收案、阅卷、值班、开会,把自己的生活重新嵌回原本的警察轨道中。
唯一没变的,是他现在开始定期抽时间,走访一些重点社区——不是去抓人,是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人”。
这是他主动请缨承担的任务。
—
直到有一天深夜,程望整理当月简报时,在一个工作例会上收到了王昊发来的私信。
只有一句话:
“程队,我今天做了一件事。可能没什么大不了,但我和一个总爱在天桥下自言自语的大爷聊了十分钟,后来我陪他去医院挂了心理科。他没反抗,说谢谢。说他从没和警察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