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光武帝时期,刘秀麾下的骑兵,甚至有了具装甲骑的雏形,打得周边的异族叫苦连连,纳贡称臣。
到了灵帝时期,冶铁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技术是有的,工匠也不缺,就是那些负责制作甲胄的官员中饱私囊,偷工减料,又怎能打出一副好甲。
除去边军的甲胄质量尚可外,郡县一级武库里的甲胄,不是年代久远,锈迹斑斑,破破烂烂的老货,就是一层薄皮,防护能力,约等于无。
那么每年这么多生铁都去哪了呢?答案自然是倒卖掉了,从上至下,有不少世家大族参与其中,挣得盆满钵满。
一部分生铁流到了西边,经由羌民之手,出玉门关,到了西域诸国,再流向更西边。
另一部分,或贩卖或被抢,流到了北边的匈奴、鲜卑、乌桓人手里,变成了各种铁器,最终化为斩向汉人的利剑。
刘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每年流入北方的生铁,被他暗地里购买了很多。
那些家族不卖都不行,不然货物走不出幽州,就会被盗匪劫走。
而用于支付的,就是那些豆制品,以及用粗盐提炼出来的雪花盐。
盐其实也是管制品,但耐不住雪花盐这门生意之中有暴利。
在楼桑村蛰伏的那些年里,每年都有无数的粗盐经由苏双与张士平之手进来,又借着他们的手出去。一进一出,就能挣到海量的银钱。
当然了,来钱的法子刘备有很多,也不止于煮盐、卖豆制品、收保护费,以及金主资助。
更重要的是与冀、兖、青等地的一些世家搭上了线,为以后做生意奠定了基础。
自进入兖、青等州以后,已经没有盗匪敢捋刘备的虎须了。之所以滞留不前,就是借着剿匪平寇的名义,访贤才,传名声,收猛将,以及结识各地的世家大族,弄清楚他们手里掌握着什么资源。
这才是剿匪的意义,而非追着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匪徒乱跑。
并且自少帝刘辩登基,进入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五月之后,各地的匪患已基本平息,已经没有了什么匪要剿。
那些黄巾余孽,全都藏在了大山深处,再也不敢侵扰地方,一时之间,除去因为水灾无处可去的流民,地方上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视线在回到军营之中,除去这些新甲,刘备又送了几人用百练钢所制的马槊、长枪、长剑等兵刃,让臧霸等人惊讶于他的大方,对这些制作精良的兵器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