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老师说的!"王昆鹏慌张地看向方稷,"说您、您当年在《自然》发论文时提过......"
方稷适时接话:"《植物分子标记技术的黎明》,1971年3月刊,脚注里感谢了海德堡大学夜间开放的实验室。"
方稷心中暗暗赞叹,这王昆鹏是真能演啊,《植物分子标记技术的黎明》是他昨天给我的资料,说今天会提到,让吴鸿光反复在怀疑和释怀中脱敏他的身份,他这演技别的不说真挺好的,自然流畅,如果不当兵了,可以去当电影男主角。
吴鸿光怔了怔,突然大笑:"方研究员连这种细节都记得?我真要受宠若惊了!"
他亲昵地揽住王昆鹏的肩膀:"来,带你看个更有趣的。"
电梯直达顶层,吴鸿光的私人会客厅铺着厚重的波斯地毯。落地窗前,一架天文望远镜对准维多利亚港。
"业余爱好。"吴鸿光调节着焦距,"看星星能让人冷静。"
王昆鹏凑近目镜,突然轻呼:"是木星!条纹好清晰!"
"你也懂天文?"吴鸿光惊讶地问。
王昆鹏话到嘴边突然改口,"小时候在《科学画报》上看过。"
书架上,一张泛黄的毕业照吸引了方稷的注意。照片里年轻的吴鸿光站在海德堡大学古老的拱门下,身旁是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国青年,两人勾肩搭背,笑容灿烂。
"这位是?"方稷故意问道。
吴鸿光的手指轻轻抚过相框:"王慕云,我最好的同学......死在1967年的冬天。"他转向王昆鹏,语气突然柔和,"说起来,你们长得还真有点像,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
王昆鹏的喉结动了动:"真的吗?"
"喏,你现在皱眉的样子也有点像他。"吴鸿光取出雪茄剪,"他是个真正的天才,二十二岁就发现了小麦抗寒基因的连锁标记。"
雪茄剪"咔嗒"一声,像是某种无言的叹息。
露台上,吴鸿光给方稷倒了杯威士忌:"知道吗?当年慕云要是跟我一起走,现在国际种子学的格局会完全不同。"
方稷晃着酒杯:"您很怀念他。"
"他是我见过最纯粹的人,眼里只有科学。"吴鸿光望着远处的海平线,"可惜太固执,非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