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省委的车窗帘严密地拉着。
方稷坐在后排,能感觉到郑怀山的身子随着车辆颠簸微微发抖,不是紧张,而是老人尚未痊愈的腿伤在阴雨天作痛。
"给。"方稷从公文包里取出军用水壶,"我妈找人配的药茶。"
郑怀山接过喝了一口,皱纹舒展开来:"替我谢谢你妈妈,连我风湿的方子都记得。"水壶在老人手中转了个圈,露出底部刻的"抗美援朝纪念"字样。
车子突然减速,方稷撩开窗帘一角。他们已驶入条僻静的林荫道,前方岗亭的卫兵戴着白手套,枪刺在晨光中闪着冷芒。
"到了。"副驾驶的赵省长整了整中山装领口。
方稷摸了摸内袋里的牛皮纸袋,里面是山本商社的账本复印件和微缩胶片,贴着肉放着,已经捂出了汗。
来到会客厅比想象中简朴。
褪色的红地毯,藤编的沙发椅,茶几上摆着白瓷烟灰缸和"大生产"牌香烟。方稷刚坐下,就听见走廊传来脚步声,不紧不慢,却有种奇特的韵律。
声音响起的瞬间,方稷和郑怀山同时站了起来。站在门口的老人穿着普通的深灰中山装,鬓角全白,眼镜后的目光却锐利如青年。
方稷的呼吸停滞了一秒,这位经常出现在百姓日报的那位大人物,此刻就站在两步之外!
"坐。"老人和蔼的摆摆手,自己先坐在藤椅上,"郑教授,这些年辛苦了。早就知道你,只是没想到今天这种情况下见面。"
郑怀山的手抖得厉害,碰翻了茶几上的茶杯:"您...您知道我?"
"燕京大学理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我怎么会不知道?"老人掏出火柴,亲自给郑怀山点烟,"五七年那篇《作物耐寒性研究》,我还在《科学通报》上给你写过编者按。"
方稷看着烟雾中两位老人的侧脸,原来这位领导在五十年代主管过这类工作。
"小方同志。"老人突然转向他,"广交会之行,收获不小啊。"
方稷立刻取出牛皮纸袋:"这是山本商社的账本复印件,证明马振邦从1953年起就——"
"这些我知道了。"老人轻轻抬手,"我更关心的是,你带回来的技术资料。"
方稷一怔,随即从包底层抽出个笔记本:"日本化肥生产线的全套参数,虽然报价虚高,但他们的催化剂配方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我们自己也能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