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删我不成”
下面还用细字刻着:
“就埋我吧。”
我一瞬间失语,手背青筋跳动。
这一刻我明白,这不只是隐秘档案,这是一个群体,用自己的消失方式,抵抗世界的不承认。
二
我找了整整两个小时,在地板下、壁柜中、甚至废弃厕所水箱后,都陆续翻出十几张编号卡,大多状态为“灰冻结”,有几张甚至在“回音者资料库”都未收录。
这些卡片,我一个个用备用打印机扫描,存进U盘,再反复比对,并与我掌握的“疯者词语表”进行命名映射。
我尝试给他们名字。
是的,这是一种“编号者命名实验”。
不是官方的,也不是家属的,而是编号社区内部自我恢复“存在性”的尝试。
Q-H023,映射词为“落石者”,语义来源于其残卡背面的模糊书写。
Q-H024,无语义,我标记为“空信”。
Q-H025,边缘裂纹处有一丝血迹,命名为“裂骨”。
这一夜,我在风箱厂旧炉前一块焦炭砖上坐了很久。
望着手中那些编号者的卡片,脑中只响着一句话:
“你不记录他们,他们就真的不在了。”
这不是一句文艺口号,而是操作层面的真话。
系统不记录你,你就无法打工、开银行卡、申请身份、上医院、甚至找厕所。
人不记录你——你甚至不能在别人梦里出现。
于是我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做出了一个决定。
回音者,要建“编号记忆仓”。
它不存档案,只存名字;它不查轨迹,只写遗言。
它不需要被社会承认——它是“我们”的内部葬礼。
这比报复更困难,比呐喊更有力。
因为它不吵不闹,不杀不剐,只留下一个字:
“在。”
哪怕你系统删掉、社会不认、亲人被逼签“放弃调解协议”……我们也要给你立一个“编号的碑”。
那一刻,我轻声念出其中一个卡上的编号。
风动。
一块残铁倒地,发出沉闷声响。
仿佛有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