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树一草,是荒原的祝福,
更是世代守望的诗行。”
三、镍都心跳:矿山、钢铁与工业荣光
金昌之所以被称为“镍都”,因为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镍铜矿和冶炼基地。金川集团是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生产的镍、铜、钴等有色金属,供应全国乃至全球工业制造。
我走进金川冶炼厂。巨大的烟囱、管道和车间矗立在蓝天下,空气中弥漫着冶炼的热浪。工厂里,矿石通过传送带被送入高炉,火光与金属的气息交织。工程师们紧盯仪表,操作工在车间巡查,焊花四溅。车间外墙上,是“创新 创业 拼搏 奉献”的醒目标语。
一位名叫李师傅的老工人带我参观冶炼工艺。他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的镍钢,用在高铁、航母、火箭上。每一块金属背后,都是几百道工序和几千名工人的汗水。”厂区角落,还有工人宿舍、工人文化宫、家属学校,矿工的家庭和生活与矿山紧密相连。
傍晚时分,冶炼厂的火光映红了天际。列车从矿区穿行,拖着一节节装满矿石和金属的车厢,驶向远方。
我写下:
“镍都的脉搏,是铁与火的交响。
矿山的轰鸣,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心跳。”
四、移民故事:大西北的城市记忆
金昌是一座移民之城。自建市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技术员、干部、教师、医护人员汇聚于此。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甘肃本地、甚至上海、江苏的移民家庭,共同书写着金昌的城市故事。
我在市区的文化馆参加了一场“金昌记忆”主题展览。展馆里陈列着老照片、入城证、第一代矿工的口述回忆、第一批子弟学校的课本、家属院里的合影。许多老人谈起当年开荒建城、风餐露宿、沙尘暴与断水的艰辛,脸上满是自豪和温情。
老工人王叔叔说:“我们一来时什么都没有,现在这里有医院、学校、电影院、图书馆。孩子们也扎下了根,金昌就是我们的家。”
节庆时,市民们会举办联欢晚会,东北二人转、陕北信天游、四川小品、青海花儿在同一舞台轮番上演。各种方言在菜市场交错,饭桌上更是酸菜、面食、火锅、羊肉串齐聚,移民文化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我写下:
“金昌的记忆,是漂泊者的归宿。
每一段乡音,每一碗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