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来不及逃跑的部众假装投降曹操。
曹操发现之后将他们全部坑杀,前后被杀者有八万人。
官渡之战稳定后,曹操又派张辽去鲁国,平定先前与袁绍官渡阵前对峙期间发生的叛乱。
至此,官渡之战基本结束。
此战以曹操大获全胜收场,两家的势力范围也重新回到了大战之前,以黄河为界。
回顾整个官渡之战。
很多人说袁绍因为自身谋略不足,目光短浅,容易猜忌才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也有人说是袁绍帐下的将士和谋士都不及曹操,整体的士卒战力也远没有曹军厉害,打不过也正常。
但从建安四年对战公孙瓒和其余部来看,袁绍的战力并不弱。
而且袁绍对于军中士卒的把握也算可以,否则也不会有七八万士卒被曹操击破之后,假投降曹操。那些成功逃到河北的士卒,听到袁绍还活着的消息,更是纷纷投奔黎阳。
从精准把握官渡之战出兵的时间、超前眼光战前扰乱曹操后方、颇具魄力放弃青州将袁谭带在身边等种种事件上来看,袁绍对战局的敏感以及大局的把握不比曹操差。
为何最终袁绍不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呢?
关键还是看两个事件,许攸投奔曹操和张合高览二将投降。
许攸是袁绍帐下的核心谋士之一,手中掌握着众多袁军的军事机密。
他又从小与袁绍认识,对袁绍不可谓不了解。
许攸的投奔直接暴露了袁绍大军的兵力布局和粮草、军械、辎重等真实情况,放在现代战争,就是两军对垒,出现了严重的泄密事件和内奸。
这对袁绍是致命的打击,对于袁军将士的气势也是严重打压。
所以曹操一听说许攸来投,那是高兴的不得了,光着脚就来迎接天上掉馅饼的事!
许攸的到来,给已经处于死局的曹军送来了胜利的曙光。
曹操摸清袁绍的布局之后,果断领着精兵突袭乌巢。
乌巢暴露被袭,直接引发了袁绍大军的内部裂纹。
从各类记录上看,张合高览二将在河北众武将中的地位数一数二,但实际袁绍对二将的反应,似乎并没有那么受重视,否则也不会仅凭郭图一句话就想都不想,直接怀疑张合与高览。
二人的投曹,更是撕裂了袁绍大军的团结心,导致大军溃败。
两件事都反映出一个问题,袁绍帐下的将士谋士对袁绍忠诚度并不高。
得势之时,他们能围在袁绍身边,似乎是关系牢固;失势之后,如同山贼一般,树倒猢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