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薛梅摇了摇头,对张旭稍感失望。
张旭原以为自己能带来有价值的见解,没想到却显得过于片面 他对自己的发言颇为满意。
他转向何雨顺,礼貌邀请道:“何先生,不知您对我刚才的观点有何见教?”
众人目光随之聚焦。
只见一位极为俊朗的男子端坐沙发,慵懒地打量着站在中央的张旭,眼神中透着几分戏谑,仿佛面对一个表演失败的小丑。
起初,何雨顺还期待着张旭能抛出一些深刻见解。
薛娟曾提到,此人或许真有几分本事,若涉及他不太熟悉的领域,自己可能难以从容应对。
然而,张旭偏偏选择了尼采作为话题。
何雨顺虽对西方哲学兴趣平平,但尼采却是例外,尤其是其着作,他几乎每本都研读过不止一遍,对其中精髓早已烂熟于心。
当然,仅凭阅读还不足以真正掌握尼采的思想深度。
真正的理解需要结合思考与实践。
张旭提及的“酒神精神”,正是尼采提出的经典概念,用来形容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对此,何雨顺显然早有研究。
可以说,在尼采等众多外国文学家、哲学家的作品刚被引入国内时,他对尼采的理解已远超在场绝大多数人,至少是九成以上。
更有可能接近九成八。
因此,当听到张旭提议探讨尼采时,他虽略感意外,却也暗自认可对方并非毫无见识之人。
张旭发言后,何雨顺眼中满是嘲弄。
尼采怎么会是这个意思?
如果尼采本人在场,恐怕会气得当场揍他。
现场众人虽有文学造诣,但对哲学了解甚少。
许多人只知尼采之名,却从未读过他的着作。
听罢张旭言论,多数人似懂非懂,但因他说得头头是道,便默认为真。
按理说,这些皆为知识分子,应有自己的见解,不易被左右。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正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更在乎面子,爱扎圈子。
张旭提及尼采,虽众人懵懂,仍频频点头附和。
为何如此?
还不是想显得自己学识渊博。
不然若被人发现你不识此人、未读其书,岂不丢脸?
越是学问不精者,越爱炫耀身份,与普通人划清界限,也更爱面子,不管是谁、哪本书,都得装作认识。
就像郑渊洁参加一次读书会,听见众人提及生僻的人名书名,仿佛不认识便是低人一等。
结果他问起是否读过某作者的书,九成人都称读过。
殊不知,那作者不过是郑渊洁随口编出。
如今正是这般境况。
薛梅看在眼里,对这些人印象大打折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