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安六年八月,秋意未浓,政风先转。
澜江以北,策书自东来,韩信自西应,三策并立之议,悄然落地。
周瑜离定陶已半旬,江东“意府”正式列章布条,鲁肃、顾雍、张承等分赴各地推行“江左令册”。孙权亲草诏书,以《策由公议》为首纲,宣言江东政制进入“公策对治”时代。
定陶台府之中,亦因应局势急转。
吕布登中堂,召集诸葛亮、庞统、赵云、张辽、贾诩、赵叡等重臣宿将,设“策令并存大议”。
吕布开口即道:“江东既立意府,自称策治之道;今又愿与我共议律纲,言辞恭而不屈,形式合而不降,此局非战,乃局之战也。”
诸葛亮正色道:“江东之策不为假意,其制若成,对中原士人吸引力极大。若不慎对待,澜台典制恐遭旁分。”
庞统拱手言道:“臣以为,当应其势而导其流。若我澜台独守一统之名,反成骄权之象;若能借此共议而纳其纲,可设三策共审之局,成天下制度之首议。”
张辽横刀而立,冷声问道:“三策并议,听来堂皇,但倘有一方反噬,是否将我澜台置于被制之中?”
赵云拱手接道:“张将军之虑有据。但据周瑜所言,江东此策非求同,而求衡。若再引西策之人入局,则策令并立,可攻可守,不失为策动中原之新法。”
“谁为西策?”吕布看向诸葛亮。
贾诩抬头答道:“韩遂。”
赵叡补充:“冯翊来报,韩遂多次遣人探我典制,虽兵不盛,然地控陇西凉道,曹操若欲西取关中,韩氏为喉。此人一旦附议,便是我台策与江东策之间的自然衡杆。”
吕布沉吟,转身取案上信笺,命赵叡草一“西策相议书”,遣庞统为使,前往冯翊,与韩遂定下西地设局之事,设“西典通法局”,援引澜典与江策各五章,试行半岁,以待中期审议。
与此同时,张辽请命:“主公,此局设立三策,既有共议之益,亦有门户之危。辽愿领五百轻骑,设边哨于东平、陈留、弘农之间,若曹操北动,可即应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