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妖物语

第35章 穿水田衣的女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越推开窗子,看了下去,发现是个身穿水田衣的姣好女子,端端正正站在那里,但是其影影绰绰,荧光闪闪,似真似幻,好像是鬼魂,也好像是妖灵。

妖怪管理局虽然会接收任何前来寻求庇护的妖怪和落魄神域人,可不能连鬼魂和妖灵也收留呀,那妖怪管理局成什么了?

这个时候,林越想到了《西游记》里乌鸡国那一章,乌鸡国喊冤沉井的国王的灵魂托梦唐三藏,再说了,人家好歹还是托梦,这位就是直接在人家楼下自说自话起来。

毕竟是看到了,也不好装不知道,把窗户关上,林越就冲着下面说道:“水田衣姐姐,我想要休息了,你这样影响我呀!”

穿水田衣的女子抬起头来,微笑说道:“我就是来找你的,所以不能让你休息。”

“可我并不认识你呀!”

“‘金鱼何其无辜’,想起来了吗?荻原日料店。”

“你是那条金鱼?”

“金鱼只是我的化形,我的本体是《山海经》里记载的鯈鱼,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我的名字叫蒋小鱼,白天生活在荻原日料店的鱼缸里,等到了晚上,就偷偷溜走,回到妖迷鬼市,在那里卖冰糖葫芦,那天,不巧日料店的男主人用牛刀划开我的鳞片,之后被茶茶治好,是你又把我放回鱼缸里。”

“所以,你想要报答对不对?”

“我也并不是要如何报答你,只是想请你夜游‘妖迷鬼市’,请你吃我亲手做的一串糖葫芦,仅此而已。”

“如果是这样,我倒不会拒绝,可是妖迷鬼市在西山山下,距离很远。”

“没关系。现在你所看到的只是我的虚影,你只要跟着我的虚影走,就能实现‘千里跬步’,不要一分钟,就能走到。”

“想不到你还有这样强大的妖力,那我就舍命陪佳人了。”

······

林越关窗,走出房间,下了楼梯,来到一楼的厅堂,然后走出妖怪管理局,回身把门锁上。

林越跟着虚影并肩而走,只是走了片刻,前方不远处的学院建筑就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西山,与此同时,街道两边现代建筑的店铺也变成了木质结构的酒肆面馆等,霓虹灯换成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空荡荡的街道上出现了狼妖、猪妖、鱼怪、山精和鬼魅魍魉等——这就是“千里跬步”的魅力,千里变咫尺。

妖迷鬼市是夜晚才会出现且繁华热闹只属于妖怪和鬼魅的街市,林越早就听说这里,却从来没有机缘涉足,今夜有幸能到。

林越跟着虚影来到一家面馆前,面馆前挂着数个绘制有人物虫鱼的绢灯,绢灯照亮了招牌上的字:土拨鼠家面馆。

面馆前有一张卖糖葫芦的用木头做成的车棚,车棚上挂着一盏羊角风灯,上面绘制着《红果绿鹎图》。

车棚里有插着糖葫芦的架子,还有煮糖浆的铁锅和火炉,在车棚后面站着一个身穿水田衣的美丽女子。

女子和林越身边的虚影相貌一样,且也不施脂粉,没有金玉首饰,她正在专注地将穿成串的山楂、山药、金橘和葡萄等放入糖浆里,在里面一滚,沾满了糖浆,拿出放在木板上,一层放满后再放上一个木板,然后继续把沾了糖浆的糖葫芦放在上面冷却。

虚影径直来到糖葫芦车棚边,没入女子的身体,不用多说,她就是蒋小鱼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新阅微异谈
新阅微异谈
乾隆年间,纪昀于阅微草堂中,将搜罗的乡野怪谈、奇情轶事编撰成。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故事纷至沓来,展现世间万象。本次扩写版本中,我们为每一个故事增加细节与背景,让清朝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扩充人物对话与心理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带你重新领略这部经典志怪小说的独特魅力。...
硕云舒
暗杀者哥哥与守护者妹妹
暗杀者哥哥与守护者妹妹
孙清浅一直以为,她和那个“便宜哥哥”孙毅会永远形同陌路。小时候,她恨他,觉得是他夺走了她的幸福。长大后,学业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连修补关系的机会都寥寥无几。她习惯了冷漠,习惯了疏远,甚至习惯了假装他不存在——直到那一天,黑袍的剑士持刃袭来,而他毫不犹豫地挡在她面前。那一刻,她才惊觉,原来只有她一个人在固执地筑起高墙。...
客卿晓旭
小姨子变老婆
小姨子变老婆
叶凡与相处多年的女友分手后,买醉后错把小姨子认为的了媳妇与其共度一夜,然而在此时却觉醒了系统从此走上…...
诸葛孟德
高武:觉醒圣体后,校花求我别杀了
高武:觉醒圣体后,校花求我别杀了
“什么?你要找我借种?”“这绝对不行!”对于大嫂提出的无理要求,陈青表示坚决反对。事后,觉醒了圣体的陈青表示真香,这种可以多来点!从此之后,冷艳总裁、娇小萝莉、清纯校花……纷至沓来!...
鹤bar
道士被离婚,无数女神来撩我
道士被离婚,无数女神来撩我
(道士+多女主+无敌)萧别离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道士,意外魂穿蓝星。魂穿之时,本是新婚之夜。可惜这只是一笔交易。三年后,沈凝冰白月光回来,沈凝冰提出离婚。离婚后,萧别离身边出现了很多美女,沈凝冰后悔了。当沈凝冰想复婚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很难了。更让沈凝冰震惊的是萧别离的实力。原来萧别离一直都很强,甚至救过她一家,只是她...
紫气东来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