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工匠,我之前已强调过他们的价值,过去的工部可能对此不够重视,我希望你在掌管工部后,能提升对工匠的重视程度。”
提升工匠地位的准备工作,是为了今后奠定基础。
工匠的作用显而易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他们。
既然朱瞻基已让周忱掌管工部,那么逐步提升工匠地位便势在必行。
但朱瞻基并不打算立刻大刀阔斧地推行。
毕竟“士农工商”
阶层的固化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包括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
如果不是已经掌控工部,朱瞻基绝不会贸然提及重视工匠的话题。
周忱不清楚朱瞻基的长远考量,只以为朱瞻基需要工匠,所以才让他重视,因此只是点头称是。
朱瞻基也不打算向周忱解释,因为有些事情低调推进即可,等到成果显现,自会水到渠成,不必张扬,以免四处树敌。
朱瞻基心中盘算着诸多事务,忽而说道:“其余诸事暂且无碍,只是近来圣上命我筹建幼军一事,也该着手做一些前期准备了。
我想让幼军营地的修建一并交由建设公司负责,随后我会将具体细则派人送至你处,你回去后也让设计组的匠人依据我的要求多作考量,若可能,最好军营也采用水泥构建。”
“臣遵旨!”
听闻此言,周忱忙起身拱手行礼。
朱瞻基见状,微微颔首。
幼军的筹备工作必须尽早展开。
接下来的事务只会愈发繁杂,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对朱瞻基而言已成当务之急。
毕竟,他眼下所做之事,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即便他行事谨慎,稳扎稳打,未来也少不了需要用武力解决的问题。
正如后世的智者所言,掌握权力离不开掌控武器。
想到此处,朱瞻基心头一动,转而问周忱:“对了,如今工部里精通火器制造的工匠还有多少?”
祖父登基后,对火器生产的管控极为严格。
地方上几乎全面禁止火器制造,仅九边之地允许少量生产。
目前火器的主要生产机构是洪武十三年设立的军器局,它负责生产各种军需物资与兵器。
后来军器局职责分化,成为专司火器及兵器制造的部门,直属朝廷。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又增设了一个兵仗局,专门生产火器,隶属于内府。
兵仗局归于内府,乃宦官机构,由皇帝亲自指派的掌印太监管理,朱瞻基难以插手。
不过军器局隶属工部,而工部现由周忱主持,因此军器局也可视为在他掌控之下。
周忱闻言略作迟疑,随即答道:“回禀太孙殿下,军器局现有工匠千余人,其中学徒三百余人,擅长火器制作的约六百余人,每月可生产各类火器千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