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详解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作为传统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其入药部位主要为干燥头状花序(即“菊花”),部分品类的茎、叶、根亦有药用记载,但以花序为核心。不同入药部位的性味、功效及采摘时机差异显着,需结合品种特性、生长周期及炮制需求综合考量。以下从入药部位分类、品种特性、最佳采摘季节及科学依据展开详述,附具体时间节点与实践要点。
一、核心入药部位:头状花序
菊花的头状花序是最主要的入药部位,依据花序颜色、形态、产地及加工工艺,可分为多个品类,其采摘季节与药效密切相关。
(一)按颜色与品种分类
1. 白菊花
- 代表品种:杭白菊、亳白菊、滁白菊、贡菊、怀白菊。
- 性味与功效:甘、苦,微寒;归肺、肝经;侧重平肝明目、清热润燥。
- 采摘季节与时间节点:
- 杭白菊:主产于浙江桐乡,分“早菊”与“晚菊”。早菊(又称“胎菊”)于10月中下旬采摘花蕾期花序,此时花瓣未完全展开,呈球状,含挥发油较高,平肝功效显着;晚菊(又称“大白菊”)于11月上旬至中旬采摘盛花期花序,花瓣平展,花心散开,适合清热解毒。
- 亳白菊:主产于安徽亳州,采摘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花序完全开放、花瓣洁白舒展时为佳,需避开雨天,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摘,避免霉变。
- 滁白菊:主产于安徽滁州,采摘期为10月下旬,当花序80%~90%开放、花瓣呈玉白色时采收,过迟则花心褐变,影响品质。
- 贡菊:主产于安徽黄山,又称“黄山贡菊”,采摘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以花瓣平展、花心微黄色时为宜,需逐朵采摘,保留花柄约1厘米。
- 怀白菊:主产于河南焦作,属“四大怀药”之一,采摘期为10月中下旬,当花瓣展开达2/3、花心未完全散开时采收,此时绿原酸含量较高。
2. 黄菊花
- 代表品种:杭黄菊、亳黄菊、济黄菊。
- 性味与功效:苦,微寒;归肺经;侧重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 采摘季节与时间节点:
- 杭黄菊:与杭白菊同产地,采摘期稍晚,为11月中旬,花序完全开放,花瓣呈深黄色,花蕊显露,挥发油含量达峰值。
- 亳黄菊:主产于安徽亳州,采摘期为11月上旬,需在霜冻前完成采收,避免低温冻伤花瓣导致颜色暗褐。
- 济黄菊:主产于山东济宁,采摘期为10月下旬,当地气候偏暖,花期略早于北方,以花瓣金黄、无杂质为标准。
3. 野菊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