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律?咏东晋司徒蔡谟》
霜封京口暮潮平,剑指钟山王气峥。
诈降帐前焚叛帜,死争殿上护残旌。
八千弩列江烽赤,廿四疏辞相印轻。
谁笑蔡邕饕餮骨?敢将鼎镬炼苍生。
一、舌尖上的“翻车现场”:蔡谟的吃货初体验
如果东晋有微博热搜,蔡谟的名字可能会因为一次“吃播事故”意外登顶。这位出身名门的贵公子在避乱渡江后,偶遇一只长相酷似螃蟹的蟛蜞,当场吟诵起《劝学》名句“蟹六跪而二螯”,并自信满满地将其下锅烹煮。结果吃完后上吐下泻,狼狈不堪。面对友人谢尚的嘲笑,他只能尴尬回应:“《尔雅》没背熟,差点被《劝学》害死啊!”
1. 名门吃货的自我修养
蔡谟的“翻车”看似偶然,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这位老兄出身陈留蔡氏,祖上蔡邕是东汉大儒兼音乐家,蔡文姬的堂弟蔡睦还是西晋开国元勋。按现代说法,蔡谟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VIP中P”。家里藏书堆满三间房,其中《尔雅》《诗经》里关于“蟛蜞不是螃蟹”的注释,他其实早就读过——只是那天饿得眼冒金星,选择性失忆了。
事后他痛定思痛,写下《蟛蜞赋》自嘲:“形似而神非,学浅而胆肥。” 这番操作堪称古代版“吃货的自我修养”,既承认错误,又暗戳戳炫耀文采,引得江南士族纷纷转发点赞。
2. 谢蔡CP的相爱相杀
这场“吃播事故”还意外炒热了蔡谟与谢尚的CP组合。谢尚当时不过二十出头,仗着谢家豪门背景,经常在宴会上拿此事开涮:“蔡公今日可要验明正身再下筷?” 蔡谟也不恼,反手就送他一套《水经注》手抄本:“小谢啊,多读书,少抬杠。” 两人互怼三十年,后来谢尚出任豫州刺史,蔡谟写信祝贺还不忘调侃:“听闻治下螃蟹横行,望君莫步我后尘。” 这段“忘年损友”的佳话,堪称东晋版《老友记》。
二、从“躺平青年”到“平乱战神”:蔡谟的职场逆袭
1. 避乱南渡:名门子弟的“躺平哲学”
蔡谟生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祖上三代皆为高官,是标准的“官N代”。弱冠之年便因才华横溢被举孝廉、秀才,甚至收到东海王司马越的offer,但他却选择“躺平”——屡次拒绝征辟,理由是“乱世不宜打工”。直到永嘉之乱爆发,北方烽烟四起,蔡家才举族南迁,开启“江左漂流记”。
乱世生存指南
南渡路上,蔡谟展现惊人组织能力:他让族人伪装成商队,金银细软塞进腌菜坛子,重要文献藏在驴车夹层。路过徐州时遭遇流民抢劫,他淡定掏出《周易》算卦:“今日宜东南行。” 硬是把抢劫现场忽悠成“周易讲座”,趁机金蝉脱壳。这段经历后来被他写进《南迁札记》,成为东晋版《荒野求生》攻略。
2. 苏峻之乱: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
咸和三年(328年),权臣苏峻发动叛乱,东晋朝廷危如累卵。时任吴国内史的蔡谟临危受命,上演了一场“无间道”大戏:他表面接受苏峻任命,暗地里联合张闿、顾众等人起义,不仅成功接应出逃的庾冰,还为平叛立下大功。事后论功行赏,朝廷赐爵济阳男,他却连连推辞,堪称“凡尔赛式谦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