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中有人好办事,她就这样轻松地在江南立足了。
在徐致远和余有庆的帮助下,她很快在江南买地置业,自建了商队,将余州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金陵。
第一批运的是西南特产药材,而后是茶叶,再后面是丝绸和瓷器。
这些西装物特产货物此前因交通问题,在金陵并不多见,且售卖价格也公道,又有官府和余家背书,很快就在金陵打开市场。
不过半年时间,宋家商号便在江南有了姓名。
就在大家都以为宋国瓷会不遗余力把生意做大时,她却一改常态,不再钻研于开拓产业,把手中的产业都交给了孟祈年打量,自己转头做起了善事。
西北刚经战乱,她又曾在西北生活过,所以她一口气捐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一方面用作军需,一方面协助新州和洵州百姓重建家园。
西南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洪灾,她作为余州人,也捐了数十万两,协助朝廷兴修水利,巩固堤坝,防止洪灾,并在高处修建安置点,便于接收受洪灾困扰的百姓。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瘴气弥漫,疾病流行,但因地形闭塞,医疗极其落后,百姓生活困顿,她在岭南地区免费派发药材,并自费贴补大夫,为百姓低价看诊。
中原地区人口密集,常有孤儿寡母生存艰难,她又让人大力修建善堂,收养无家可归的孩童,被赶出家门的女子,还有无以为生的伤残百姓。
与此同时,她还花费重金,资助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能够继续读书,考取功名。
她既花费了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善事,自然要通过读书人之口,传扬出去。
又过了一年时间,她的善名便传遍全国。
百姓们提起她,提起宋家商号都赞不绝口。
最后,她的善名,也随着春闱大考,被各地读书人带进了京城。
这两年,宋轻瓷都未在京城出现,萧允也似乎放下了她,没人再提起她,也没人再记得她。
太后和老臣们在宋轻瓷在江南打出名号后,便知道了她,也知道她并没有死在洵州战场上,曾派过人去刺杀她,但都没有成功。
再后来,她名声渐大,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他们更不也朝她下手了。
此次春闱,一切像是计划好了一般,除了京中的学子,外地来的学子都在歌颂她。
说她是如何仁善,如何大方,她的功绩世上无人能及。
太后和老臣们心中都有些恐慌,可这些传扬歌颂都是学子自发的,宋轻瓷本人也不在京中,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宋轻瓷又不是罪人,他们若是阻挠学子们传扬,反而会适得其反。
好在再热闹的事,也总有冷下去的时候,半个多月过后,这事便渐渐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