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我的行动,则是隐秘的穿插,是侧翼的突破,直击核心人物的内心,撬动了最关键的决策杠杆,这是“暗线”的布局。
我们二人,一明一暗,一公一私,看似各自为战,实则形成了某种奇妙的互补与增效。
没有孔明在前台吸引火力、营造氛围,我的私下接触便难以顺利进行;
而没有我的“点睛之笔”,仅凭孔明的激将,周瑜或许会主战,但未必会如此快、如此坚决,更不会对我这个“外人”产生如此复杂的兴趣。
这“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正是我们此次“双使赴吴”战略的核心所在。
锋芒,已经初露。坚冰,亦见微融。
但,这仅仅是开始。
周瑜的态度转变是关键,可最终拍板的,还是那位深居简出、心思难测的江东之主——孙权。
接下来,压力将汇聚到他的身上。
我需要玄镜台立刻调整重心,全力收集关于孙权及其核心决策圈(尤其是张昭等主和派)的最新动向,以及江东内部,特别是水师开始备战的具体情报。
同时,我也必须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
周瑜的“惊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意味着我将受到更严密的监控和审视。
如何在不暴露核心秘密的前提下,继续施加影响,甚至将那些“奇思妙想”转化为实际的助力,将是对我智慧和应变能力的更大考验。
灯火摇曳,窗外江涛声隐隐传来,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我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沉沉夜色笼罩下的柴桑城。
心中既有完成阶段性目标的成就感,更有对未来重重挑战的清醒认知。
自那夜与周瑜在江畔望楼一番密谈,又过了三日。这三日里,柴桑城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我与孔明虽同为刘备使者,居于驿馆,但各自的活动轨迹已悄然不同。
孔明继续周旋于江东文臣武将之间,以其雄辩之才,力促孙刘联盟的大势;
而我,则更多时候选择留在驿馆,一方面消化整理玄镜台传来的各类情报,
另一方面,也在静静等待着那个关键人物——周瑜的下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