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捞鱼苗是个细致又辛苦的活儿。
水凉,一站就是大半天,腿脚都冻得麻木。鱼苗太小,动作要轻、要快、要准,稍不注意就捞空了或者伤了苗。
手泡在水里久了,又皱又白。但没人叫苦叫累。
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眼睛都熬红了,只盯着水里那一点点微弱的银光。那捞起的每一网小鱼苗,都是陈犀牛村沉甸甸的希望!
大木桶、大水缸、甚至家里洗菜的大盆,都被征用过来,盛满了从各处搜罗来的河水或塘水,里面游动着密密麻麻的、种类混杂的小鱼苗。
草鱼苗细长,鲢鱼苗略宽,还有些黑乎乎的小鲫鱼苗和叫不上名字的杂鱼苗。
吴会计拿着个小本子,紧张地记录着:“东河汊,草苗约三斤;西野塘,鲢苗、杂苗约五斤半……”
他扶了扶只剩一个镜片的眼镜,看得格外仔细。
忙活了整整两天两夜,几乎把附近能搜刮的水域都翻了个遍,陈家洼终于凑齐了勉强能填满三亩塘的鱼苗。
虽然品种杂,大小不一,但数量总算勉强够看了。
陈兴平想着,如果鱼苗不够的话,就只能等着一个月之后,再去县城里买了。
接下来是关键的“缓苗”。
陈兴平严格按孙技术员交代的,指挥着大家在塘埂边挖了几个浅坑,铺上塑料布,这可是队里压箱底的宝贝,注入塘水。
然后,将装着野鱼苗的桶,盆里的水,一点点、慢慢地兑进浅坑的塘水里,让小鱼苗逐步适应新环境的水温,水质。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大家轮流守着,看着那些细小的生命在浅坑里慢慢游动,适应,心也跟着悬着。
小鱼苗要是死了一条。
大家伙儿都心痛得不行。
三天后,浅坑里的鱼苗基本稳定了。陈兴平知道,不能再等了。
放苗的日子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没有隆重的仪式,但全村能走动的人,都默默地聚集到了鱼塘边。
陈兴平、钱向东、邓通几人,赤着脚,裤腿卷到大腿根,站在齐膝深的塘水里。
塘水已经经过几天的沉淀,变得清澈许多,倒映着蓝天白云。
“放苗!”钱向东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