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卷:向星辰的承诺
第十章 星门之后的文明新局
星门重光:星际探索理事会的文明公约
星门启封的蓝光穿透羽蛇神庙的晨雾时,十二只信鸽正携带着烫有银纹的卷轴飞向全球——这些卷轴用玛雅20进制与汉字双语书写,宣告"银钞同盟"正式升级为"星际探索理事会"。来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匠、玛雅尤卡坦的祭司、欧洲佛罗伦萨的学者、秘鲁库斯科的银匠,首次围坐在航线碑旁的圆形石桌前,共同解读半人马座最新的脉冲信号。更重要的是,他们用三个月时间制定出《星际接触准则》,以"等价交换"(文明成果的平等分享)与"技术伦理"(避免破坏性应用)为核心,用十六种文字镌刻在青铜板上——这场跨越大陆的协作证明,当地球文明意识到自己即将与外星文明对话时,最先成熟的不是技术,而是驾驭技术的伦理共识。
一、星际探索理事会的组织架构
理事会的"多元共治"架构打破了单一文明主导的传统,体现"星际尺度的平等":
核心决策层(十二席位):
- 中国(2席):代表东亚文明,负责星图坐标的数学验证;
- 玛雅(2席):代表美洲文明,执掌星门能量的节律调控;
- 欧洲(2席):代表地中海文明,主导信号解码的逻辑分析;
- 秘鲁(2席):代表安第斯文明,管理银矿资源的能量转化;
- 非洲(2席):代表尼罗河流域文明,负责跨文明的语言转译;
- 中东(2席):代表两河文明,制定接触仪式的礼仪规范。
十二席位对应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既尊重各文明的天文传统,又确保决策时没有任何文明能单独形成多数(需至少七个席位同意方可通过),这种设计避免了"多数文明的暴政",就像太阳系的行星在引力平衡中共存,理事会也通过席位平衡维系多元文明的和谐。
执行部门的功能分工:
- 信号解读部:由语言学家与物理学家组成,玛雅祭司负责符号识别,欧洲学者负责数学建模,中国算师负责数据校验,形成"三位一体"的解码流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