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卫东插嘴:“不如叫’劳动大学堂’,突出咱们劳动教育的特色。”
周晓白轻声提议:“叫’耕读班’好不好?耕田读书两不误。”
一直没说话的赵援朝突然开口:“我爷爷说过,旧时候农村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林川拍拍手:“好!就叫’耕读学堂’!上午读书,下午耕田,正是这个理儿。”
就这样,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上官屯耕读学堂”诞生了。
没有人注意到,林川眼中闪过的满意神色。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林川看着热烈讨论的知青们,他敲了敲烟袋锅,示意大家安静:”既然要办这个学堂,咱们得定个章程。"
张建军立即掏出笔记本:“我建议先做个教学计划。”
“对!”李红梅兴奋地拍手,“我们可以把课程分成几个模块。”
王卫东皱着眉头:“我觉得应该先了解屯里的实际需求。”
“我同意。”周晓白轻声说,“不如我们先去走访一下社员?”
林川点点头:“这样,咱们分头行动。张同志和李同志负责整理教材,王同志和周同志去走访社员,赵同志……”
“我可以去整理爷爷的笔记!”赵援朝迫不及待地说。
“好!”林川一锤定音,“下午的时候,咱们再碰头。”
傍晚,五个知青带着各自的收获回到大队部。
张建军和李红梅面前堆满了书籍和笔记:“我们整理了数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王卫东和周晓白拿着厚厚一叠纸:“我们走访了二十户社员,总结出最急需的知识点。”
赵援朝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我爷爷的笔记里有很多实用的土办法,可以和科学知识对照着教。”
林川仔细翻看着这些材料,突然抬头:“你们发现没有?社员们最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能马上用上的实用技能。”
“对!”周晓白眼睛一亮,“老吴头说他最想知道怎么选种,赵婶子关心怎么配猪饲料。”
张建军推了推眼镜:“那我们就把课程设计得更实用些。比如教数学就从丈量自留地开始,教化学就从辨别化肥入手。”
“还可以搞现场教学。”王卫东提议,“比如修农具的时候,就把机械原理讲给大家听。”
李红梅突然想到什么:“对了!我们可以编一本《农业生产小手册》,把重点知识都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