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议通过领导们的提案之后,就是全体社员大会了,四家逃荒的也被请到打谷场上,对他们的安置问题进行旁听。
听说把他们和知青以及几个老鳏夫,孤儿寡母分到一个小队时,所有第七小队的未来成员都不禁面面相觑起来。
大队这么弄,无非就是一些小队长的意思,这些知青们的生产能力不咋样,心思却多的一塌糊涂,尤其是六七个女知青,成天就想着返程。
还有几个都跟生产小队长不清不楚,想着走捷径或者被安排些轻松点的活计。
几个老鳏夫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虽然对于农桑事务熟悉,却年老体衰,生产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社员大会就是走个形式,做主的还是大队长和支书两个人。
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伤残军人,是周长河的本家叔叔,名叫周秉义,曾经在战场上丢了一只手,是个战斗英雄,对村里的事不怎么过问,所以基本上三道河都是周长河一个人说了算。
最终第七小队在大会上就定了下来,不过认命小队长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按照周长河的意思,是让古孝贤当队长的。
理由有二,首先这些知青一个也不合适,村里人谁都清楚。
几年下来,他们走马灯似的换人,就跟换防一样,根本就没有在农村扎下根的意思。
第二个就因为古小满了,这小子三天两头的给自己送东西,有道是吃人的嘴软吗,让他爹当队长,就当是投桃报李了。
但是古氏父子的心在城里,根本不想做这个什么劳什子队长。
于是就认命郑培军当队长,但是这个忠厚老实的逃荒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憋出四个字来。
“俺不认字。”
这可把几个队长和大队长给气蒙圈了,最后没办法,支书就指派了一个周长河的本家兄弟……周长山代理。
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周长山还是乐于当队长的,毕竟大小是个官,管着四十几号人呢!
而且小队长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跟村干部就平起平坐了。
晚上开会吃汤水(开会时由某户社员给领导们做饭,一般都是在晚上,材料由大队出)也就有他的份了。
第七小队的事情当天就敲定了,周长山作为新上任的队长,嗯嗯啊啊的讲了几句不太连贯的话,最后就带着知青们去巡视了一下冤魂谷那边的窑洞,说是以后就是一个生产小队的同志了,的相互加深一下了解。
知青们当时的心情是这样子的,他们放在哪个小队都是拖后腿的存在,所以在哪里都一样,聚集起来的话大家交流也方便一些,毕竟都是年轻人,插队的目的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