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实业取得一定成绩后,三方还将目光转向香江的金融领域。
在五六十年代,香江经济的繁荣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大量外资银行纷纷涌入。
这些外资银行带来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和丰富的金融服务,涵盖了贷款、存款、投资等多个领域,为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银行家和投资者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然而,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
到了60年代初期,香江金融市场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终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银行危机爆发,给香江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香江政府在64年制定并通过了《银行条例》,首次对银行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并设立了一系列相应的监管指标。
其中,对银行股本的要求尤为严格,规定每家银行必须拥有500万港币的股本;流动资金比例不得低于25%,投资股票或房地产的金额不能超过股本加储备积累的25%,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不能超过总额的25%……
条例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来规范银行业的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然而,现实却给政府泼了一盆冷水。
由于香江银行业在长期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多问题,而新的监管措施却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反而导致问题集中暴露。
例如,有些银行在60年的存款总额为1.09亿港币,但在房地产上的投资和贷款却高达8200万港币,占比惊人。
而且,掌控这些银行的家族往往同时经营房地产业务,内部关联交易频繁,缺乏风险管控。
在缺乏存贷比、资本充足率限制、单一客户贷款比例限制、流动性限制等必要行业监管条件的情况下,香江银行,尤其是华资银行,经营状况毫无稳健性可言,危机一触即发。
65年1月26日,平静的香江金融界被一声惊雷打破,小型银行明德银号遭遇了挤兑风波。
储户们听闻风声,纷纷涌向银行,要求提取自己的存款。
短短几日,恐慌情绪如野火般蔓延,到1月30日,明德银号因对地产放款过度,资金链断裂,无奈宣布破产。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香江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