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叫林晚,三十岁,独立修复师,专攻古籍文献。我的公寓在城西一栋老式筒子楼的六楼,没有电梯,楼梯间常年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不知谁家炖药的苦香。窗外是窄巷与交错的晾衣绳,雨季一来,整条街就像被泡在陈年的墨汁里,灰蒙蒙地透不出光。
那天夜里,雨下得特别急,像是有人在天上拿桶往下倒水。我刚从旧书市收来一本残破的线装书,封面剥落得只剩几个模糊字迹——《午夜诅咒之书》。摊主是个驼背老头,眼神浑浊,递书时手抖得厉害,嘴里嘟囔着:“子时不翻,丑时不看,寅时若触,魂不得还。”我只当是江湖术士的把戏,付了三百块,拎着书就走。
回到家,我把书放在工作台上,打开台灯。昏黄的光线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那本破旧的册子上。我戴上棉质手套,开始清理封面的尘垢。指尖刚触到纸面,一股寒意便顺着指节爬上了脊背——那纸,薄得像死人眼皮,脆得仿佛一碰就碎。
翻开第一页,满纸古篆,笔画扭曲如蛇行,夹杂着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符号:像是眼睛、锁链、倒挂的人形,还有某种蜷缩在符文中央的……脸。我皱眉,用放大镜逐字辨读,断断续续拼出一句话:
“子时开卷,丑时见鬼。寅时若醒,魂归无门。”
我冷笑了一声,把放大镜搁下。这种话,我在民俗档案里看过太多。古人最爱用这种神神叨叨的文字吓唬人,无非是想给一本书披上神秘外衣,抬高身价。可笑的是,还真有人信。
我继续翻页。
第二页的内容更杂乱,像是多人笔迹叠加而成,有狂草,有工楷,甚至还有用指甲刻出的划痕。其中一段反复出现:“它在读你,不是你在读它。”我心头一跳,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十一点四十七分。差十三分钟,就是子时。
我掐了自己一下,强迫自己冷静。职业习惯让我对未知保持理性,哪怕眼前这书透着说不出的邪性。我深吸一口气,翻到了第三页。
就在指尖触到纸面的瞬间,那页纸突然渗出一道暗红色的液体,从纸纤维中缓缓溢出,像血,却没有任何气味。我猛地抽手后退,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那液体没有滴落,反而在纸面上蠕动、汇聚,最终凝成一行字:
“你当了记忆,却忘了她为何走。”
我整个人僵在原地,血液仿佛瞬间冻结。
母亲……是我七岁那年“病逝”的。每年清明,我都去扫墓,摆上她最爱的白菊。可关于她离开的那一夜,我的记忆始终模糊。只记得雷声炸裂,闪电劈开夜空,屋里所有的灯都在闪,然后是门“砰”地关上,一道红裙消失在雨幕中。从那以后,她再没回来。
我怎么不记得她是病死的?是谁告诉我这个消息的?父亲?可父亲在我十岁那年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连遗书都没留。
我盯着那行血字,心跳如擂鼓。理智告诉我该把书烧了,可某种更深的东西在拉扯我——一种近乎宿命的牵引。我戴上新手套,颤抖着翻到第四页。
那是一幅手绘图,墨色陈旧,线条却异常清晰。画面是一座老式当铺,黑漆大门,檐下挂着一只铜铃,铃舌断裂,垂而不响。门前站着一个小女孩,穿着红裙,扎着两个小辫,背对着画面,正伸手去推那扇门。
那是我。五岁的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