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婚后,隔壁全村肠子悔青了

第17章 热情的徐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春林想了想,决定带上苏苔苏展,苏铭还小,留在家给韩氏打下手正好。

这会儿不到晌午,快些赶路能在天黑前到达沈家庄。

父子三人一人背了一个大藤筐。

韩氏担心苏苔一个姑娘家家出门不安全,还特地从灶膛抹了一些黑灰抹她脸上,让她穿上家里最破烂的衣服。

这么一捯饬,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苏苔本来还觉得韩氏大惊小怪,等走出青沙乡亲眼目睹路上一些人不怀好意的打量后,终于明白韩氏的良苦用心。

三人走了一路,进沈家庄的时候苏苔只觉得自己的腿都要废了。

路过徐氏家门口,徐氏好奇打量,见苏苔三人往沈逸家走,赶忙追出去,“你们打哪儿来?”

苏春林转身,仔细看了徐氏好久,不确定地问道:“你是......沈逸的婶娘?”

“你是......”徐氏瞪大眼睛,脸上满是诧异之色。

苏春林赶忙自报家门。

徐氏看到苏苔眼睛一亮,赶忙热情地上前招呼,亲自带他们进沈逸家。

“阿逸!”

徐氏喊了一嗓子,沈逸立马从屋里出来,看见苏家三人,他还愣了一下,上前招呼道:“春林叔,小苔妹妹,阿展弟弟,进来坐吧。”

“诶诶诶......”苏春林放下藤筐,第一个进屋,发现屋里还有一扇通往后面的小门,很是好奇。

苏苔已经走向那扇小门,看见外面的菜地,惊叹道:“沈大哥,你家的菜长得真好!”

“可不是!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菜地了!”苏春林一脸羡慕。

沈逸上前解释道:“这是我自己开的几垄菜地,平日里没怎么打理,我二婶家的菜地才叫真的好,正好你们来了,一会儿给你们煮菜羹。”

徐氏看沈逸跟苏苔处得不错,眉眼都快笑弯了,热络道:“对对对,来者是客,一会儿我也送两把菜过来。”

苏苔赶忙礼貌推辞,“我们路上吃过了,沈大哥和大娘不用麻烦。”

“那可不行!”徐氏说什么都要回去摘菜,跑得比兔子还快,拦都拦不住。

苏春林将视线落到不远处的山里,同沈逸道:“秋收快到了,我们村几乎颗粒无收,你们这边情况怎么样?”

沈逸冷峻的面庞多了一丝凝重,“我们村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情况也不大好,就在前两天,大寻河也彻底断流了,幸亏我们提前打井,挖出两口水井,吃水倒是不用愁,也能勉强灌溉庄稼,叔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苏春林点点头,听到这个消息多少有些欣慰,“我原本是想进山找些野菜.....”

沈逸面色大变,“不行!东门村外围几座山都没有吃的,深山的野菜也被摘得差不多了,还有野兽出没,十分危险。”

苏春林诧异地看了苏苔一眼,“你跟小苔说一样的话!小苔非要我来大寻河边上找找,或者去沧澜江,我拗不过她,只能来寻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之影后小美归来
重生之影后小美归来
重生后的小美发现,即将试镜的这部戏正是她前世演艺生涯的起点,也被林娜和张宇暗中破坏。她凭借前世记忆,提前掌握了角色的精髓,成功拿下角色。在拍摄过程中,林娜和张宇联合剧组中的部分人员对小美进行刁难,制造各种意外。与此同时,小美绑定了一个神秘的演艺成就系统,系统会发布限时任务,比如在某次活动中获得超高人气、在特定电视剧...
小牛先生
被逼和亲,她率百万兵归来
被逼和亲,她率百万兵归来
五岁的她被囚掖庭,从燕国长公主沦落为人人可欺的罪奴。十七岁她被众人逼迫,入齐和亲,为复仇,她甘愿成为齐皇手中的一颗棋子,在后宫之中搅动风云。但狡兔死,走狗烹,在于齐皇的博弈之下,她逆袭翻盘,扶持幼子登基。自此垂帘听政,将齐国锻造成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然而此时,燕王驾崩,她奉燕王遗诏带领百万军队回燕,势要拨乱反正,亲...
知名马户
重生八零:陶老太弃子宠女成首富
重生八零:陶老太弃子宠女成首富
陶老太太,懦弱且极品,中年丧夫,为三个白眼狼儿子娶妻带孩子,老了却没人养老,冻死在了道边的彩钢瓦棚子里。陶老太太心有不甘,重生了回到了丈夫刚死的时候,却没想到一时间之怒气太大气死了。陶莹工作猝死后,好死不死的进入了到了陶大妈陶莹的身体了,接收到了陶大妈全部的记忆:三个吸血的儿子,即将惨死的大女儿和未来决裂老死不相往...
房踽凉
踹掉渣男世子,本宫转嫁他死对头
踹掉渣男世子,本宫转嫁他死对头
上辈子,临川公主卫云姝自降鸾驾,执意下嫁齐国公府世子司徒长恭。她亲撰兵书助夫退敌,暗拟策论铺就青云路。世人皆道司徒世子才情横溢,卫云姝能得此良缘实乃三生有幸。谁料凤凰浴火重生时,朱红婚书已成催命符。今世——世子欲纳红袖添香?她转身便趴上侯府朱墙;婆母欲令她抚育庶子,她反将公爹外室迎入府中奉茶;姑嫂笑里藏刀,叔伯暗箭...
钟离五月
青梅竹马求爱记
青梅竹马求爱记
站定竹马一百年不动摇!薛想想:我不叫薛想想我叫薛露凝!童磊:想想……你听我说……薛想想: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童磊:???敏感悲观小天使x乐观开朗少年郎,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起吗?...
七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