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零一章 凤求凰,圣人之心圣人之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何晏又饮了一爵酒道:“叔夜不愧是与我一般的真名士啊,如今日一般的名琴奏名曲真是难得啊,从古至今又能有几回,想来也只有“号钟”奏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绿绮”弹奏凤求凰了吧。”

“号钟”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

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晋国的上代夫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弹奏那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属于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刘向《九叹·愍命》:“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於鸣廉、修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钟。”

可此琴若不是巧遇齐桓公,齐桓公慧眼识琴、育人,只怕是早遭埋没,难见天日,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

号钟与齐桓公的故事颇为传奇,号钟也是在齐桓公的手中真正地成为了“号钟”。

齐桓公一次巡行,路过一村庄,突然听到一阵琴音,五音不齐,齐桓公听得难受,又有喧哗鼓噪之声,便下车寻来。

这时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紧护一琴,挡着如雨点般砸来的拳脚。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

一问:原来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讨,不料演奏难听,被当作骗子,又因抢了乞丐的饭碗,遭乞丐群殴,可这孩子虽然被打,还舍命护琴,懂得珍贵物品。

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喜好操琴,顿生怜惜。

将孩子带回宫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觉惊讶万分,他收藏了许多名琴,还没发现竟有如此好琴。

再问,才知琴是父亲遗留的,还在母亲襁褓中,父亲就去世,长到五岁,母亲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学父亲操琴卖艺,无奈他没学过,又无钱求师,只好乱弹。

桓公看那孩子目聪灵秀,甚是怜爱。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赐名“号钟”。叫来乐师全力教习孩子弹琴,“号钟”苦学勤练。

过了数年,桓公正要征讨鲁国,第二天出征誓师,忽听号角声声,钟鼓鸣鸣,让人精神陡长,摩拳擦掌,他试着吹牛角一和,更佳。

此乐,明天出征,岂不是用到点子上?寻声一看,是“号钟”在弹琴,好不高兴。

第二天十万大军凛立,军旗猎猎,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号钟”奏琴与之呼应。牛角声声,琴声切切,军威顿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型月,成为真祖的旅途
穿越型月,成为真祖的旅途
被地球(盖亚)所渴望,却不被人类(阿赖耶)渴望。在遥远的未来,不知名的世界线中,名为真祖的生物被消灭殆尽,这颗星球想起了「月之王」曾经与祂签订的契约,于是祂以「月之王」为蓝本创造出了最后的真祖……...
闪烁湖光
以UT的形式通关原神
以UT的形式通关原神
我是易阳,有过些复杂经历的普通…哦不,现在该叫我“融合怪”,真实验室里那类。外表什么的也请别太介意,我是个和平主义者,只是想在闲暇之余做出些好的改变。但现状和我的原计划有些差错…首先,和一个存在“魔物”这种设定的世界的人语言不通就很C。其次…我应该没答应过你们这么赖在我的灵魂与躯体上不走吧?“诶嘿…别这么暴躁嘛,没...
一个普通的玩家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驯龙高手:天命代言人
驯龙高手:天命代言人
王哲突然穿越到11世纪的世界化名瑞恩·安徒生。当群龙翱翔天际,冲天的火焰使维京人们发出疯狂的咆哮,为了鲜血与荣耀。海盗船上的少年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铁剑。被关押的白龙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切。那些被称之为龙王资质的迷惑巨兽是否早已被西方大陆的人们所熟知?龙之秘境的通道到底是谁建立的?北方的巫师在暗中悄然监视那些庞然巨物,海...
沉默的鬼
海贼:身为海军的我将立于天上
海贼:身为海军的我将立于天上
“战国元帅,海军大将是有极限的啊!”“在我任职海军这短短十几年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海军之中的职位越是提升,越是能够感觉到那极限的存在于束缚。”“必须要成为超越海军体系的存在啊!”海军元帅战国看着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第四大将,面色狰狞:“你究竟想说什么?”阿维斯塔·洛凛张开双臂,在他身后是无数跟随他一起站起来的...
奶奶曾经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