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挖宝时间的推移。
银条和银锭是越来越多,但金条还是一开始发现的13根,体积有大有小。
看上面的文字显示是民国时期的黄金。
根据王可提前了解的资料。
当时的中央银行,将开采和兑换的黄金统一浇铸,做成一两、十两重的金条,然后运到各地去通兑和备用。
这其中,人们把十两重的叫“大黄鱼”,一两重的叫“小黄鱼”。
所谓的“黄鱼”金条,实际上是一种纯金条,形状基本是长方形,长度约为15至20厘米,宽度为3至4厘米,厚度约为1至2厘米。
这些金条的外表颜色明显,金黄色的光泽十分明显,而且质地坚固,不易被损坏。
当时这种“黄鱼”金条的商业价值非常大。
这种俗称最早使用的是魔都人,因为当时全国的有钱人大多都集中在魔都,后来又慢慢普及到全国。
而民国时期的度量和现在不同,当时的一两是相当于现在的31.25克。
所以,一两的“小黄鱼”金条重量为31.25克黄金,而十两重的“大黄鱼”则为312.5克。
特别是在民国那个战乱的特殊时期里,社会上经常出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情况,人们普遍认为,“黄鱼”金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形式。
由于它们纯度高、规格完全一致,可以用来进行金融交易,也可以作为保值储备……
王可看着眼前金光闪闪的黄金,包括8条“大黄鱼”和5条“小黄鱼”。
一共85两黄金,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2650余克。
看着没多少,可比旁边一堆银条或银锭值钱多了。
如果只考虑黄金本身的价值,按照如今的黄金每克约340元左右,一条“大黄鱼”就价值10万块钱,“小黄鱼”就是1万块钱。
不过,这么计算并不合理,“黄鱼”作为民国时期铸造的金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属于“硬通货”、“稀罕物”。
因此,它的实际价值就要比金价核算要高得多。
像民国“黄鱼”金条,若保存完好且带有历史印记(如中央造币厂编号、银楼编号、孙中山头像等),价值会远超黄金本身。
附加的收藏价值会导致溢价,甚至翻倍。
……
王可用手拿着金条欣赏了一下,越看越喜欢啊!
这就是世人心心念念的的东西。
有一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可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于“黄白之物”,他尤其喜欢黄金。
就在他静下心看黄金的时候,李子兴一道激动的声音让他眼前一亮。
“老板,你过来看,我在这个石板夹层中又发现黄金了。”
声音虽然不大,但依然遮掩不住兴奋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