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小兵传奇

第144章 封王招安 大齐内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抚御四海,统理万民。今念镇军侯吴飞宇,实乃忠勇之士,其武略超凡,智谋过人。往昔于沙场之上,纵横驰骋,破敌之军如摧枯拉朽,无数次斩将夺旗,以赫赫战功扞卫我大齐边疆之安稳,使敌寇闻风丧胆;于平乱之际,更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无畏生死,护百姓于水火之中,保一方之安宁,其丰功伟绩,不仅铭刻于青史之上,更是在百姓间口口相传,万民对其尊崇有加。

镇军侯吴飞宇,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即便历经诸多风雨波折,饱受不白之冤与委屈,却始终将朝廷置于心头,从未生过半分背离之念。其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可昭日月,可鉴天地。

此前李二标之死,实乃原镇国公居心叵测,蒙蔽朝廷所致,朕为此追悔莫及,痛心疾首。今已将镇国公府上下一应人等全部缉拿,以待问罪,务必还忠良以公道,正国法之威严。

朕之心意,诚挚拳拳,殷切盼望镇军侯能摒弃前嫌,早日回归朝堂,以安朕之心,共商国是,携手保我大齐江山千秋永固,社稷万载长安。若镇军侯应允,朕当册封吴飞宇为辽东王,赐良田美宅,享无上尊荣,以彰其不世之功。

钦此

礼部尚书宣读完圣旨后,吴飞宇及麾下文武官员全都面面相觑,一时间,气氛凝重得仿佛要凝结出水来。

许久,吴飞宇率先打破了沉默,冷哼一声道:“打的是你,现在打不过了,就想凭借一封圣旨,一个虚爵,就妄图阻挡天成军南下,实在天真。”

其身旁一员武将更是怒目圆睁,高声喝道:“哼,大齐的官员都是异想天开之辈,如今这东北已尽入我天成军之手,我家侯爷不用大齐封王,也已是这辽东王了,何须大齐多此一举!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好好整备军队,等着我们南下吧!”

礼部尚书闻言,心中一紧,但仍强自镇定,拱手说道:“镇军侯,切莫如此冲动。当今圣上对您可是一片赤诚,此次招安,实乃真心悔过,还望侯爷以天下苍生为念,莫要再起战火。”

吴飞宇目光如炬,直视礼部尚书,厉声道:“真心悔过?若真是如此,当初又怎会轻信谗言,致我于不义?如今我军兵强马壮,这天下大势已定,我又岂会因你几句空言就放弃大业!”

礼部尚书赶忙说道:“侯爷,圣上已知错,且已将镇国公府上下缉拿问罪。只要侯爷归朝,必当委以重任,共享荣华富贵。”

吴飞宇仰天大笑:“荣华富贵?我吴飞宇若是贪图这些,又何必走到今日这一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多说无益,你且回去吧。”

礼部尚书还欲再劝:“侯爷,您可要三思啊,若执意与朝廷对抗,难免生灵涂炭,百姓受苦。”

吴飞宇大手一挥,决然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你速速离去,莫要误了自己性命。”

礼部尚书无奈地摇摇头,长叹一声,转身离去。吴飞宇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转身对麾下众将说道:“整顿兵马,守住山海关,大齐得知我们拒绝招安,必然会再派大军征讨,只要我们守住了山海关,未来可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
空门有佛
左传游记
左传游记
历史学研究生王嘉,在跟随博物馆考古大队考察并挖掘清理一座东周古墓,整理出土文物时,偶然发现了记载有左传内容的锦帛与竹简。后来在午睡时分,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之时,他却惊奇发现,自己正处在左丘明所着左传的春秋之际。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奇妙故事,而他呢,在误打误撞之中,也恰巧偶遇了一代大师左丘明。...
酸辣茄子
三国之再世诸葛
三国之再世诸葛
重回三国演义,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拉人回魂重获新生。陈亮,一个迷途小书虫,三国爱好者,如何利用系统,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统一中国。如果人生都能重来一次,还会有那么多遗憾吗?可是,人生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不就是那些错失的遗憾吗?...
思绪放空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
++++++生前坎坷的叶玲珑(女主)穿越到叶罗丽仙境,成为了光仙子的痛苦分裂的人格,掌控了影之力的她,绑定了命运抉择系统。重来一次的人生,触之可及的命运,每一次的选择,都会触发不同的奖励,她将一步步从人类走向了神明的视角,俯视自我,俯视众生。她将以自己的智慧逐渐强大,以黑暗吸纳仙子们的苦痛,以命运的誓约建立联系。她...
历史古痕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