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匪

第五十五章 袭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一餐也只能让行军的流匪吃上半条,要是有人多吃,那他下一顿只能啃干饼子。

陈寻平和两支中队来到虎头寨附近时,陈大庆便派人给林子里面的杨远和贾六送来消息。

因为担心白天进虎头寨山下的林子会被虎头寨的土匪发现,两支中队等到天黑才被陈大庆带过来。

得知两支队伍到来的时间,贾六让人多准备出一些野菜汤,而且这个东西准备起来也不麻烦。

杨远端着一碗野菜汤递给陈寻平后,说道:“白天山上派来个土匪过来,听话头有几分招揽的意思,不过被我拒绝了,让他回去传话说咱们明天就走。”

陈寻平把饼子一块一块掰开,放进野菜汤里面,嘴上说道:“今晚让兄弟们早些休息,明早寅时开饭,但不要生火,吃身上带的干粮,半个时辰后发起进攻,争取把山上的土匪一窝端。”

边上的贾六点点头,说道:“我这个中队休息一天了,今晚我来值夜,让其他两支队伍好好休息。”

“行,但一定要小心,告诉下面的兄弟,巡逻时千万不能偷懒,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谨慎。”陈寻平端起野菜汤的碗喝了一口汤,有些烫,吹了吹,从里面捞出一块饼子吃进嘴里,又拿起咸鱼咬了一小口。

“我这就安排。”贾六站起身,重新布置了一番巡逻队伍。

原本只有两支队伍巡逻,被他多加了一支伍队,保持营地有三支伍队同时在巡逻,并加大巡逻范围。

巡逻的时候三支伍队并没有走在一起,而是分成六支更小的队伍,正副伍长各带一队,严密巡逻在营地四周。

每一队巡逻的人数变少了,可队伍巡逻的范围增大了,同样队与队之间出现的频率也变高了。

后来的两支队伍赶了两天路,吃完晚饭早早被安排去休息,只留下几堆篝火还在林子里面燃烧。

每支队伍和在大营里面的时候一样,按照中队,小队,伍队,这样聚集在一起休息,集合的时候不会因为找不到队伍而出现混乱。

作为队伍最高主官,陈寻平和杨远坐在篝火边上说着话。

陈寻平说道:“来虎头寨一看,这里确实不错,周围环境比青天背那边强,林子又深,适合驻扎,一千多人放进去外面根本看不出来,怪不得大当家要带大家来这里安营。”

杨远笑着说道:“你要是在这里待上几天,看到过往商队给虎头寨山上的土匪交过路银子,你会更觉得大当家的决定英明。”

陈寻平往跟前凑了凑,说道:“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虎头寨山上的土匪能收多少银子。”

杨远目光看着面前的火焰,说道:“十五抽一,都是从灵丘出来的大车队,灵丘东山是私人铁场,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铁锭运出去,你说虎头寨山上的这伙人能赚多少银子?”

陈寻平吸了一口凉气,“这帮家伙够狠,十五抽一,就不怕惹急了那些铁场主招来官军剿了他们。”

杨远笑着说道:“灵丘有个守备,几次带兵来虎头寨剿匪,官军一来虎头寨的土匪就逃的无影无踪,官军一走虎头寨马上又被土匪占据,来来回回好多次,官军那边耗时耗力,后来干脆不管了,任由这伙儿土匪留在虎头寨。”

“官军剿不了,正好便宜咱们。”陈寻平嘿嘿一笑道,“这伙儿土匪富得的流油,这一次俺老陈给他们来一个一锅端。”

边上的杨远提醒道:“动手的时候要小心一些,这伙土匪不知从哪弄来好多副铁甲,就是普通的土匪也有一身棉甲。”

就在这个时候,林子突然传出火铳打放的声音。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开神装
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开神装
穿越后,山贼们奉我为主:“我等飘零半生,未逢明主。恩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我带着山贼们席卷天下,重塑河山。...
七辛海棠
假面骑士帝骑:消失的原本结局
假面骑士帝骑:消失的原本结局
帝骑31集预告内容炸裂展开,另一个士真正的破坏者!tv士的真实身份,鸣泷变身暗黑decade?穿越到skull世界,弥补左翔太郎的遗憾,ankh复活的希望,夏海能变身kivala真正的原因!白帝骑驱动器如何变成品红腰带,如何获得新平成骑士的力量?更强大的帝骑,更多的脑洞都在这里展开,弥补帝骑的意难平!...
焱无名
史上最强县令
史上最强县令
一朝穿越,成为七品小县令!且看林宋如何破谜案、斗恶霸,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就史上最强县令!!!(求收藏!!!保证前所未有的精彩!!!)...
一骑红尘
太好了,是金色闪光,我们没救了
太好了,是金色闪光,我们没救了
每个人的命星彼此独立又彼此相连,点缀在那浩瀚无垠的夜空中。当来自异世大陆的波风水门,因机缘巧合而来到提瓦特,又会在那原本命定的命运下书写怎样的故事?...
陇岳
杀敌爆装:淞沪杀穿鬼子司令部
杀敌爆装:淞沪杀穿鬼子司令部
坏消息:穿越1937淞沪战场,开局就是地狱难度!好消息:觉醒无限爆装系统,杀敌就变强!一枪一个小日子?直接爆出98K狙击枪!鬼子一个中队压上来?反手兑换10挺MG42!什么三八大盖?老子装备领先一个时代!小日子惊呆:他哪来这么多神级装备?!从小班长到铁血师长,部队人数扩充至10万!坦克、重炮、战斗机应有尽有!小日子...
嵩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