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王骥主导对麓川思氏势力的战事,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
于是,在立下战功后,王骥被封为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
不过,王骥之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可见,其算是英宗皇帝的铁杆,所以在景泰八年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
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算是得了善终,死后被明英宗追封为靖远侯,谥号“忠毅”。
第二位是威宁伯王越,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
因为立下军功,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世称“王威宁”。
并且,王越还是明朝首任三边总制,这是一个主要负责协调和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
成化十九年,权宦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
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弘治十年,王越恢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王越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受命经略哈密事务。
到了弘治十一年王越在甘州逝世,被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襄敏”,后世称其为“王襄敏”。
最后一位,自然就是新建伯王守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王阳明。
其实,爵位这东西对于文官来说,貌似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前两位多少都和当时的权腌有些交情,所以往往后来都跟着权腌倒台而跟着受罚。
不过这些,两位太后可就不甚了解了,只知道爵位是极好的赏赐。
幸好她们没有当着冯保的面商议这事儿,否则怕不是明日张居正就要上奏请辞了。
已经位极人臣,还敢想其他的吗?
“那就叫皇帝来,这道旨意得他来下。”
李太后马上说道。
随后,小皇帝朱翊钧被从乾清宫叫去慈庆宫,而消息也在宫里悄悄的扩散开来。
因为大婚,朱翊钧过去每天都要去文华殿进读的惯例已经被打破,虽然依旧要每三日去文华殿上课,但毕竟皇帝大婚后算是成年,也要开始准备接手朝政。
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坤宁宫里和皇后在一起,就是在乾清宫看内阁送来的奏疏。
虽然说批红是在司礼监,可那是皇帝不管事儿的时候,政令才发自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