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新书

第17章 奏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爷爷您别生气,坐着听孙儿说!

人无完人,朱元璋虽然堪称千古一帝,一代雄主。但毕竟和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皇帝,在眼光上微微有些差距。

汉武帝刘彻也好,李世民也罢,甚至是千古暴君杨广,这些喜欢对外征战的君主,都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所谓贵族,就是有侵略性,讲究的是普天之下,都是我的。

朱元璋出身微寒,征战近二十年得天下,他不是不愿意作战,而是知道战争对百姓的危害,也知道对国力的损伤。

况且在他看来,若是能用一些蛮荒之地,换取一个藩国的支持,换取边疆的平稳,是划算的买卖。

这种想法暂时是对的,但是长久看来,势必会造成对国家的损伤。而且因为朱元璋算得上是南方人,对于北方辽东之地,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和概念。

高丽刚刚改朝换代,李家取代了原先的高丽王族,李成桂已经在高丽自封为王。封王之后的高丽一改对元朝的支持,变得和明朝亲善。

而为了释放大国的善意,对于高丽在辽东的动作,朱元璋也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扶着朱元璋坐下,朱允熥一边给他捏着脖子,一边轻声说道,辽东可不是蛮荒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在那耕种了!孙儿知道,那边一年大半年都是冬天,而且周围都是彪悍的胡人,可那确是一片汉家旧土呀!

孙儿以前说过兼并的危害,您老还叫好来着。您想想,咱大明现在人人都有地种,可是几百年后呢?您是宽厚的皇帝,读书人免税,做官的免税,商税也不收,甚至僧道尼名下的土地也都可以免税。

免税是好事,可是以后有钱的人地越来越多,穷的人,地越来越少。等咱们大明出现土地兼并,百姓没地种的时候,上哪里弄土地去?

辽东那边是冷一点,是蛮荒了一点,可好歹也是能长庄稼的土地。现在移民不可行,不代表百十年后不行。这么让高丽占了,以后咱们百姓没地种,他肯吐出来吗?

大明国土之大,无一处无用之地。那地再不好,再蛮荒也是祖宗传下来的给咱们大明的,哪能便宜外人!

孙儿知道您担心北元,拉拢高丽是为了防备北元。可是您想一想,高丽就是墙头草,不锄他几下他不知道厉害。若是大明兵锋锋利,他敢倒向北元吗?

再说,以前大元拿高丽,就当成奴仆之国。现在咱大明当他邦交,他岂会再找大元?高丽王又不傻,愿意给自己头上找个爹?

呵!朱元璋笑出声,笑骂,你总有理!

不是孙儿有理,而是不能让他们占。人心不足蛇吞象,今天他占了一块,明天他还想。哪天咱们不让他占了,反而成仇了。若是让他占下去,他高丽子孙无穷尽,咱们辽东的土地却是有穷尽的。

既然朱允熥想把这个古老的国家,领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那么他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的形态。

不知从何时起,汉家王朝那种舍我其谁的侵略性丢失了。反而讲究虚无缥缈的博大和宽容,你强大时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你弱小的时候,别人却不会记得,反而会嘲笑。

想想后世,在东亚文明数千年的岁月里,我们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只不过是停滞了百年,沧海一粟的时间,却被那些翻身的小国嘲笑落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龙八部之王语嫣称霸武林
天龙八部之王语嫣称霸武林
因为喜欢传统武侠,所以自己想写部传统武侠故事。这个故事是借助的壳子,有些人物重合,但性格迥然不同。天龙八部后,囿于礼教,王语嫣最终和段誉有缘无分。丁春秋趁着中原武林一行去营救乔峰,从少林寺逃了出来,学会了北冥神功,并把王语嫣培养成绝世高手,从此祖孙两个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武林生涯。...
汪乘胜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通天在封神之战的最后,不满鸿钧偏袒西方教与自己两位兄长,也不满两位兄长对自己的背刺。在弟子被度化的度化,死的死之后,毅然决然的自爆元神毁灭洪荒。没想到却意外元神印记穿越回开天之处,还在造化青莲内孕育,看这一世通天如何镇压整个洪荒。...
张百忍
史上最弱男主角
史上最弱男主角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我更在乎你
夜凌星渊,问鼎苍穹
夜凌星渊,问鼎苍穹
亿万星河沉浮,寰宇动荡,终有一人逆天崛起,踏破苍穹!夜玄,遗弃于风雪之夜,被下三界八品宗门青云宗长老穆尘收养。他天赋卓绝,却因宗门内忧外患,修炼之途举步维艰,然命运不屈,星辰不朽,他于困境中悟道,于星渊寻秘,探血脉真相。从卑微中崛起,踏足仙途,破星渊,战九天,终问鼎苍穹之巅,傲视诸天万界!...
林墨非
穿越自带唐刀的我纵横世界
穿越自带唐刀的我纵横世界
我叫武平,你也可以叫我武无敌,我穿越了,自带一把淘宝上买的唐刀,还有一个游戏面板一样的系统。而这个世界却很有意思,世界上有许多武侠人物传说,更有他们的武学以及家族流传于世,如李寻欢,乔峰,郭靖,浪翻云,庞班等等,还有许多从未听过的传说人物,就好似这个世界结合了诸多世界而成的一般。切看如何成就武道无敌的成就。...
渠铭太南